2.4萬腎友 中醫治療末期/死亡率雙降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指出,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使慢性腎臟病患者末期腎病機率下降19%,死亡風險更降低58%。(記者傅希堯攝)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指出,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使慢性腎臟病患者末期腎病機率下降19%,死亡風險更降低58%。(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23日指出,吃中藥不但不會傷腎,且在中醫調理下慢性腎臟病患者末期腎病機率下降19%,死亡風險更降低58%,中西醫結合治療等醫療照護模式,達到延緩慢性腎臟病人腎功能的惡化程度。

詹永兆表示,經常有人拿30年前舊資料指稱吃中藥傷腎,自國92年起衛福部已明令禁上使用包括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天仙藤、馬兜鈴等含馬兜鈴酸之藥材,只要民眾使用科學中藥或中醫師開的藥方,就不會對腎臟造成損傷。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殼指出,高雄醫學大學教授黃尚志研究2萬4千名慢性腎臟病患者健保資料,發現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惡化成末期腎臟疾病的風險顯著降低。調整影響變數後,接受中醫治療組的風險比率約為純西醫治療組的0.47倍,且治療時間越長,效果越佳。

林舜穀表示,台北榮總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研究顯示,經過9年的追蹤探討中藥對慢性腎病患者死亡風險的影響,顯示無論是在確診慢性腎病前後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其死亡風險均顯著低於從未接受中醫治療者,且患者死亡風險比約為0.6,顯示中醫治療腎臟病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長庚醫院中醫師陳俊良指出,69歲廖先生患有高血壓十餘年,主訴腰酸,夜尿,小便多泡沫已半年,高血壓服用西藥控制中,最近發現雙腳水腫,腎絲球過濾率只有23ml/min,已是第4期慢性腎臟病,經由中西醫配合治療1年,不但延緩腎功能惡化,腎絲球過濾率恢復到第3級之35ml/min。

中國醫藥大學附醫中醫師歐世宸表示,臨床研究顯示,中西醫合併治療慢性腎臟病,可維護第2期腎病患者之腎功能,讓第3期患者延緩腎功能惡化,延後血液透析時間,而又以對第3期慢性腎病的療效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