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就中風!問題不在腦部 醫揪出她心臟破了一個洞

20歲的吳姓女大學生在上課時突然右側肢體無力,講話變得含糊不清,緊急送至鄰近醫院,檢查並無腦出血,但其病況持續惡化,連左側顏面神經也麻痺,最後轉院至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檢查出竟是「開放性卵圓孔型心房中膈缺損」,也就是心臟有一個洞引起中風。

女大生剛轉院到中山附醫神經內科,醫師透過一系列神經學檢查後,並無發現異常,進一步胸前及經食道心臟超音波,也沒看到左右心房分流,最後會診兒童心臟科安排微創心導管檢查,才找出是「開放性卵圓孔型心房中膈缺損」。

中山附醫兒童心臟科主任郭業文指出,一個20歲的女生突發性腦中風很不尋常,因女大生並無腦出血,將她歸類在病因不確定的「隱源性中風」,而且不能排除心臟引起。

中山附醫兒童心臟科郭業文主任手指女大生的左側基底核腦梗塞。中山附醫提供
中山附醫兒童心臟科郭業文主任手指女大生的左側基底核腦梗塞。中山附醫提供

郭業文說,「隱源性中風」在45歲以下的族群發生率較高,可能原因很多,其中有50%隱源性中風的患者同時還有「開放性卵圓孔」(patent foramen ovale,PFO),容易罹患突發性臉部、單側肢體、四肢發麻無力、口齒不清或暈眩等症狀的小中風。

郭業文表示,「卵圓孔」在胎兒時期是循環系統必要的構造,會在出生後約1至2年內逐漸關閉,無法自行閉合者,稱做「開放性卵圓孔」,25%的成年人卵圓孔不會自行關閉。

他說,若有來自下肢靜脈的血栓流回到心臟,易從右心房經「卵圓孔」到左心房,再掉到左心室後進入主動脈,最後阻塞腦部血管,造成腦中風。

微創心導管置放「卵圓孔關閉器」。中山附醫提供
微創心導管置放「卵圓孔關閉器」。中山附醫提供

郭業文說,這類治療不用再開胸鋸骨,現可透過微創心導管置放「卵圓孔關閉器」即可治療,利用關閉器把「心臟的洞」夾住補起來,導管處置時間約半小時,且不需全身麻醉,同時,此項目亦有健保給付。

郭業文指出,與傳統開心手術比較,微創手術復原速度快、安全性高、傷口小,住院天數也縮短至隔天就可康復出院回家,術後僅需要服用6個月的抗凝血藥物,若單以傳統藥物治療,再中風的機會仍有4%至10%,但經由微創心導管把卵圓孔關閉起來,則可減少97%以上再度中風的風險。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