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男問「該做大腸鏡?」 醫一聽內幕:罹癌機率大

癌症位列台灣十大死因榜首已久,導致許多人聞之色變,會盡量避免接觸致癌因子、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希望就算真的罹癌也能夠在早期發現,提升痊癒機率,日前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也分享了一個案例,表示一名20歲男子透露自己家人25歲就確診大腸癌,詢問自己是否也該做大腸鏡檢查,瞬間讓醫師發現不對勁,檢查後確定是無法治療的遺傳疾病「林奇症候群」。

 

▼20歲男子透露自己家人罹患大腸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近日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自己遇見一名20歲男子來詢問家族有人25歲確診大腸癌,「我今年滿20了,是不是也該做大腸鏡檢查?」由於理論上大腸癌通常好發在年長者身上,25歲是很不尋常的發病年紀,醫師頓感不對勁,追問之下才發現不只是他,他的家族還有好幾人被診斷過多種癌症,像是攝護腺癌、乳癌等。陳威佑也立即為患者安排了大腸鏡檢查,檢查結果顯示,病患的大腸內布滿了各種大小的息肉,而經過基因定序確診是「林奇症候群」。

 

▼病患經過基因定序確診是「林奇症候群」。(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陳威佑說明大腸癌的發生,主要是來自於大腸上皮細胞的基因變異。大多數的人是因為老化、長時間的飲食習慣不佳,才會得到大腸癌,但如果是基因突變,也有可能讓人年紀輕輕就得到大腸癌,例如林奇症候群(Lynch syndrome)就是一種會提升多種癌症風險的基因突變疾病,「林奇症候群的發生,關鍵在於人體無法有效做基因修復」。

陳威佑指出人體腸道是個高度新陳代謝的器官,平均24小時就會汰換出一套新的上皮細胞,而人體在複製細胞的時候會需要染色體的複製與重組,然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常常會有染色體因為複製太快而出錯,如果這些「錯誤」沒有被修正,就會形成「癌症」,而林奇症候群患者主要是因為「修復人體染色體的功能失效」,分別是MLH1、MSH2、MSH6、PMS2 和 EPCAM的基因產生突變,一旦這5組基因突變或異常,染色體會失去正常修復機制,容易累積致癌突變,讓人罹癌機率增加,且在50歲前罹癌可能性更高。

 

▼林奇症候群患者的基因發生突變、異常。(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陳威佑提醒若是有多名親屬患有林奇症候群相關癌症,包括結/直腸癌、胃癌、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等;一名或多名家庭成員在50歲前患有癌症;一位或多位家庭成員患有超過一種類型的癌症;超過一代的家庭患有相同類型的癌症,如父子均患上大腸癌等症狀,就有可能是林奇症候群,建議定期腸鏡讓風險可控,「林奇症候群患者應該從成年開始接受終身癌症篩檢,定期每年一次的大腸鏡檢查及其他癌症檢查,以便及早發現癌症」。陳威佑也說明,雖然林奇症候群屬於遺傳疾病,無法治療,但癌症是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若屬於高風險族群,請定期做大腸鏡檢查,一旦發現息肉或病變就能儘早處理,及早將風險降到最低。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年後瘦不了、胃酸暴衝 竟與睡眠有關…醫揭主因
你有「老人味」嗎?竟是這物質惹禍 醫教3招消除
醫幫男嬰推包皮「垢全現形」爸吃驚:推這麽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