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人受偏頭痛所苦 控制重於根治

偏頭痛盛行率九‧一%,有二百萬人受偏頭痛所苦;其中青壯年族群是偏頭痛的盛行族群,對勞動力的損失相當大。頭痛太多時,應尋求頭痛專科醫師的協助開始「預防治療」。

由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新北市立圖書館主辦的「癌症防治‧掌握先機」公益系列講座,邀請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王署君教授主講「頭痛防治‧掌握先機」。

大台北地區(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國人偏頭痛的盛行率(九‧一%),女性約十四‧二%、男性約四‧六%;台灣約有二百萬人左右。而慢性每日頭痛約有三%,台灣至少有十萬人。

為何會有頭痛,一、家族史:父母中有一人有,小孩四成有頭痛;父母二人都有,小孩六成會頭痛。二、基因:現已發現與四十種以上基因相關,臺北榮總也發現四個相關基因。三、加劇因子:睡眠、氣候、情緒、月經等。

頭痛患者之求醫行為,五十四%的偏頭痛患者,一年內有曾求診過醫師;而有一○‧四%的偏頭痛患者,一年內求診醫師超過十次以上。然而,藥物來源部分,有六十一%為藥房、醫師處方占二十三%。此外,有七‧五%的病人一個月服用止痛藥次數超過十次以上;有二‧五%病人每天吃止痛藥。

頭痛診斷主要是依據病患頭痛病情之描述,再加上神經學檢查;有極少數病人,診斷需要靠儀器,如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

由頭痛的特徵及臨床神經學檢查,可以得知:患者是否有長東西的可能、是否需要進一步的儀器檢查;只有極少數的病人,不到千分之三的頭痛,是由腦瘤引起的。

吃哪些食物可以預防頭痛?台灣頭痛學會指出,目前沒有一種單一食物證實可以預防頭痛。某些營養食品或許能改善頭痛:例如鎂劑、維生素B2、高Omega-3低Omega-6的飲食等,都有一些研究顯示有效。這些營養品可以提供偏頭痛病人非藥物性的輔助治療。如果頭痛嚴重,通常效果不會太好,還是得用預防性藥物,並配合運動以及生活型態調整。

誰需要「頭痛預防用藥」?頭痛發作頻繁的病人,可降低頭痛發生的頻率,天天服用,連續吃二至四個星期以上,才會見效,續服數月,再逐漸減藥。

頭痛靠藥物可根治嗎?完全根治,不再發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應「控制」重於「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