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條款裁定 成最大變數

工商時報【王中一╱台北報導】 備受市場關注的美國「201條款」調查結果,已確定做出「境外模組進口確實對美國太陽能產業造成嚴重損害」的裁定,接下來就會進入聽證階段。對此,研調單位集邦旗下EnergyTrend判斷,美國未來恐將採取如提高關稅或實施配額等極高的貿易門檻,這也將導致美國明(2018)年的實際需求腰斬。 太陽能產業這十餘年來的變化快速,全球霸主換人有如跑馬燈,從德國Q-Cells、日本Sharp、美國FirstSolar轉至中國大陸業者,整體市場份額也由陸廠攫取大半,而且在價格大幅崩跌之下,導致歐美的地區型太陽能廠相繼倒閉,因而引發此次美商Suniva在今年4月破產後,決定一狀告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訴請啟動201條款,要求美國對所有境外進口的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實施貿易管制。 由於ITC在22日做出裁決,認定境外進口模組已對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意味著後續發展並不樂觀。至於接下來程序,則是在10月3日召開第一次聽證會,決定實際的救濟措施,之後在11月13日送交美國總統川普。而川普會在60日內(明年元月12日前)決定是否啟用。 EnergyTrend分析師蔡篤慰指出,據ITC裁定,之後貿易保護門檻很有可能會根據美國本土製造商與進口產品間的模組售價差制定稅率,或根據美國製造商的製造成本制定進口最低價限制,若ITC沒有作進一步產品區分,最終有可能會採當初Suniva所提出的要求。在拉高門檻後,也將直接衝擊大型電站的需求,預估美國2018年市場需求恐將因此腰斬、大幅下跌到5.5GW。 EnergyTrend認為,美國業者會在201啟動前再度拉貨增加庫存,屆時整個庫存量要等到明年中才會消化完畢。換言之,台、陸廠在內的太陽能業者雖在年底還有一段好光景,但明年恐怕就要度小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