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坎城幕後-侯孝賢電影人風骨震懾陸導

侯孝賢(左)、小野多次合作,一起經歷了台灣新電影草創到成熟的歲月。(資料照片)

中國時報【陳亭均╱台北報導】 侯孝賢憑藉著《聶隱娘》,拿下繼2000年楊德昌後第2座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儘管影片遠在遙遠的蔚藍海岸,國內見識過的人寥寥可數,但不得不把侯孝賢其人、與台灣電影其事,畫上等號。 與侯導長年合作的夥伴小野,26日在網路發表文章:「楊德昌已經離世8年,侯孝賢就在這8年中完成了《聶隱娘》。」小野一面憶起「新浪潮」當年的洶湧,一面點出了侯孝賢讓人難忘的人格特質,「他慷慨、助人、無私的性格也成就整個運動(新浪潮)。」 小野昨笑說:「許多大陸導演跟我說,他們很羨慕台灣電影環境。」大陸許多著名導演成功後,往往「脫離人群」搞創作,或向金權靠攏;但大陸導演來到台灣,看到永遠背布包、搭捷運,一心想成立「電影學校」的侯孝賢,總被這種「電影人的姿態」震懾。 放下身段助新人 對小野而言,侯孝賢的「利他」,是他成為新浪潮領袖最重要原因,「他願意放下身段協助兩位年輕導演(萬仁、曾壯祥),才能完成三段式電影《兒子的大玩偶》;他要賣掉房子投資楊德昌,才能有《青梅竹馬》。」侯因《悲情城市》得到的獎金,更全提供給杜篤之、李屏賓買器材,成就兩位大師。 堅信藝術片再起 吳念真過去受訪時也提到:「與其說侯孝賢是個導演,不如說他是一個會把自己當老大的人。」身上只有200元,一樣全送給沒錢的人。小野則認為,時下電影人應找回80年代無私精神;小野也堅信,在鈕承澤、魏德聖等人鞏固了台灣電影產業後,藝術片會重新茁壯,「先有產業,才有大師。」 導演侯季然日前也在臉書回憶與侯孝賢的互動,侯孝賢對後輩電影的認真斟酌、不吝指導,令人感動,侯季然說:「侯導永遠讓我看到做人處世的純真熱情,以及面對創作時絲毫不妥協的嚴竣。」正如同小野所言,侯孝賢對台灣電影及世界影壇的影響力,又再增加,「侯孝賢本身就是電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