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突尼西亞全國對話四方」 締造民主獲表揚

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9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揭曉,由「突尼西亞全國對話四方」(Tunisian 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膺此殊榮,並得到8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120萬元)獎金。獲獎理由是:「他們在2011年茉莉花革命之後,對於締造突尼西亞的多元民主體制做出決定性的貢獻。」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今年總共收到273位被提名者,包括205位個人與68個組織,之前最被看好的得主人選如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天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等,全都鎩羽而歸。

突尼西亞民眾在去年11月投票選舉總統,過程平順。(美聯社)
突尼西亞民眾在去年11月投票選舉總統,過程平順。(美聯社)

突尼西亞民眾在去年11月投票選舉總統,過程平順。(美聯社)

突尼西亞位於北非地中海濱,面積16萬3610平方公里(台灣的4倍有餘),人口近1100萬,98%屬穆斯林,是2011年「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民主風潮的起源地,也是風潮最盛6國(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葉門、敘利亞、巴林)之中,唯一民主轉型尚稱成功的國家。

突尼西亞民眾在去年11月投票選舉總統,過程平順。(美聯社)
突尼西亞民眾在去年11月投票選舉總統,過程平順。(美聯社)

突尼西亞民眾在去年11月投票選舉總統,過程平順。(美聯社)

委員會指出,「突尼西亞全國對話四方」成立於2013年夏天,當時突尼西亞政治暗殺事件頻傳、社會動亂日漸擴散,已經瀕臨內戰邊緣,但對話四方提供了和平的政治進程,讓國家在短短幾年之內建立憲政體制、不分性別、政治理念與宗教信仰保障全體國民基本人權,可謂居功甚偉。

顧名思義,對話四方由突尼西亞公民社會的4個重要機構組成:突尼西亞總工會(UGTT)、突尼西亞工業、貿易暨手工業聯合會(UTICA)、突尼西亞人權聯盟(LTDH)、突尼西亞律師公會(Ordre National des Avocats de Tunisie)。他們代表突尼西亞社會不同的區塊與價值,涵蓋工作勞動與社會福利、法治原則與人權原則。

對話四方扮演調停者的角色,並以道德權威來推動突尼西亞和平的民主發展。當阿拉伯之春其他國家的政治局勢不是陷入停滯就是走回頭路,突尼西亞卻拜強而有力的公民社會之賜,繼續推動民主轉型。

對話四方為國家鋪出一條和平對話之路,讓公民、政黨與政府充分交換意見,針對國家面臨的一連串挑戰,形成跨越政治與宗教分歧的共識,顯示伊斯蘭主義者(Islamist)與世俗化政治力量可以合作,共同謀求國家的最大利益。

再者,突尼西亞的轉型顯示公民社會的體制與組織,能夠在民主轉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儘管環境艱難,但仍然造就了自由選舉與政權和平轉移,讓茉莉花革命得以真正達到福國利民。


相關報導
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的「遺珠之憾」
史上最具爭議的諾貝爾獎得主(2-2):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