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美「鬥而不破」,兩岸「外弛內張」

abstract background futuristic technology of china flag and united state of america (USA) flag with world map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過去這一年(2020),臺海形勢「有驚無險」,因相關的臺美中三方都自我克制,沒有在危機時刻發出「第一槍」,兩岸也就沒有出現「地動天搖」的局面。展望新的一年(2021),除非發生擦槍走火事件;否則兩岸關係將隨中美關係的「鬥而不破」,呈現「外弛內張」的狀態。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表示,他上任後的當務之急是處理疫情和經濟問題,但去(2020)年年底英國與歐盟完成脫歐貿易協議,以及中共與歐盟達成《歐中全面投資協定》,讓拜登感到措手不及,尤其歐盟的舉動,像是要搶搭中共的「經濟列車」。無論如何,這兩項協議都有可能造成歐洲的戰略板塊移動,進而打亂拜登的整體外交布局。

「中國政策」本來不是拜登的優先課題,但上述2項協議簽訂後,拜登隨即於去(2020)年12月28日在他演說主動提及「美中競爭」,這是他選後第一次提到這個名詞。拜登強調,要確保中國大陸為貿易、科技及人權領域之違規負責。拜登顯然急著要在上任前,對他的中國立場表態。

在川普執政這幾年,「遏制中國」已逐漸成為美國的民主、共和2黨共識,拜登無意放棄前任留下的這份「遺產」(legacy),因為這是未來他與中共談判的「資產」。但拜登不贊成像川普那樣的蠻幹。如同他的候任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所說:「我們要防範中國展示的霸權野心;為了維持美國影響力,我們必須終止川普的自我破壞行為。」

川普任內的種種言行,不僅損害美國與傳統盟國的關係,更嚴重削弱美國民主典範的形象,而這正是美國長期用來對抗專制政權的「軟實力」。美國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研究員哈納尼亞(Richard Hanania)2020年12月14日撰文指出,「中國的真正威脅既不是軍事,也不是地緣政治,而是意識形態。」因此,我們預期拜登上任後,將以民主、人權作為外交工具,與中共進行一場意識形態的鬥爭。

曾因提出「歷史的終結」(The End of History)而享有盛名的美國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去(2020)年年底接受法國媒體專訪時表示,疫情凸顯中美之間的差異,但這並不是由體制決定,關鍵因素是「國家應對健康緊急狀況的能力」。福山認為,美國在過去四年極化嚴重,使政府難以提出應對疫情的有效措施。隨著中國的崛起,西方國家已開始與中國競爭,「這將是一場漫長的鬥爭,而中國不一定會是最後的贏家。」

現在談勝負確實言之過早,因為中共也把中美鬥爭視為一場「持久戰」,並強調要以4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來應對。中共外交部長王毅指出,2021年中共的外交任務將「全力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列為首要;習近平在2021年新年賀詞中,通篇談的都是與「抗疫」及「脫貧」相關的問題。展望新的一年,習強調中共「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可見對中共而言,發展還是「硬道理」。

發展需要穩定的環境。中共中央政治局2020年舉辦的最後一場「集體學習」,主題就是國家安全工作問題。會議討論的過程不為外界所知,但應邀擔任講解和提建議的中國大陸智庫「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曾在他2016年出版的一本專著中提到:「從發展上看,中國真正的挑戰不是眼前,而是未來5至10年;真正的難題不是國際和周邊局勢,而是內部的體制變革和社會生態;真正的威脅不是軍事衝突,而是金融、社會、網路、外交等非軍事麻煩。」

袁鵬是中國大陸研究國際關係和美國問題的專家,但他卻強調「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習近平也在會中特別要求:「堅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維護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更加積極主動做好各方面工作。」

在新的一年,中共對臺政策仍是照自己的「議程」辦事。簡單地說,就是在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前提下,以交流促進融合,以融合促進統一,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目標。王毅今(2021)年1月2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希望美國新政府「重拾理性,重開對話,讓2國關係重回正軌,重啟合作。」既然中共希望與拜登政府緩和關係,故若美國沒有越過中共設定的「紅線」,北京也不會「因小失大」,無端在臺海生事,迫美國「出手」。

中美存在戰略對話管道,但兩岸卻仍緊閉復談大門。蔡總統在新年談話中重申:「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但看來對岸無意如此,因缺少「九二共識」這個「通關密語」。習近平在新年賀詞對於兩岸、港澳議題隻字未提。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的講話,也是重彈「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舊調。兩岸高層的講話「高來高去」,沒有任何交集。

過去四年,由於中美關係惡化,加上兩岸的「冷對抗」,民進黨政府一直處於被動守勢的地位,但臺灣不必擔心拜登會在外交和軍事方面,降低對臺灣的支持,因為臺灣的安全「牽一髮動全身」。美國支持臺灣是基於地緣政治利益;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NAKAYAMA Yasuhide)則稱臺灣安全是一道「紅線」,呼籲拜登堅定挺臺,這當然也是為了日本的周邊安全利益。

2021年應是「臺海無戰事」,但中共不會停止以「軟硬兩手」對臺施壓,施壓力道將視情況而定,「軟的不會更軟,硬的有可能更硬。」所以臺灣面對的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如何凝聚內部足夠的抗壓能力,是臺灣這一年必須接受的考驗。

【作者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