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打新人不能錯過的IPO重磅事件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格隆匯新股”(ID:ipopress),作者:巴比倫,36氪經授權發布。

2021年即將過去,回顧這一年,新的變化不斷影響著資本市場的走勢,在辭舊迎新之際,IPO市場依舊發生了不少大事,在這裡將與投資者們一起回顧2021年IPO圈的關鍵性事件,這也將對明年投資圈施以深遠的影響。

北交所的設立

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揭牌開市,成為了今年IPO市場備受矚目的重磅事件。

北交所的設立,是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意義深遠。

它的存在,是為了激發市場整體活力,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進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俗話說,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目前來說,北交所開市以來,整體市場成交活躍,價格走勢良好,投資者參與積極性高。

北交所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15日至12月14日,北交所開市首月合計成交478.97億元,日均成交量較此前精選層增加3.07倍,股票日均換手率1.46%,較原精選層提高0.74個百分點,市場流動性較精選層期間改善。其中,首月11只新股集體上漲,平均漲幅為110.84%;71只平移股票多數由開市前高位回調,但仍較改革消息宣佈前上漲29.97%。

11月15日上市的10只新股開盤集體高開,截至當日收盤, 這10只新股首日平均漲幅近200%。其中,同心傳動(833454.BJ)上市首日漲幅高達493.67%,排在第一。

截止到12月29日收盤,在北交所上市的11只新股中,表現最好的前五名為同心傳動、吉岡精密、志晟信息、大地電氣、晶賽科技。

12月22日,北交所迎來了第一隻新股申購,威博液壓(871245.BJ)以直接定價方式開啟新股申購,發行價為9.68元/股,擬發行847.8261萬股,預計募集資金8206.96萬元。

根據最新發行結果,威博液壓有效申購戶數為75.22萬戶,網上有效申購倍數達2327.61倍(啟用超額配售選擇權後)。網上發行獲配戶數為6.4萬戶,網上獲配股數為805.43萬股,網上獲配金額7796.61萬元,網上獲配比例僅為0.04%,這一中簽率創出精選層和北交所新股網上申購獲配比例最低紀錄。此前,永順生物精選層網上發行獲配比例0.0432%。

公開信息顯示,威博液壓成立於2003年3月,2017年4月公司正式掛牌新三板並在2021年6月通過調層進入新三板創新層,主要從事液壓動力單元及核心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30%。

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新股申購要求與滬深市場不太相同。根據北交所發行與承銷管理細則要求,投資者應當按照發行人和主承銷商的要求在申購時全額繳付申購資金、繳付申購保證金或以其他方式參與申購。

北交所新股申購,以每100股作為一個申購單位,採用按比例配售方式,且余股配售規則由“按時間優先”調整為“按申購數量優先,數量相同的時間優先”。

整體來看,北交所在經過了一定的階段調整之後,目前標的估值相對合理,可以逢低佈局,以專精特新“小巨人”覆蓋的重點領域為主要方向,結合行業景氣度,重點關注半導體、新能源、軍工、創新藥等標的。

在未來,隨著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長,優質標的也將更具存在感,提升市場吸引力,促使更多優質公司來上市,形成一定的良性循環。

新股陷入破發潮

今年以來,破發陰雲一直籠罩著資本市場,原本罕見的新股首日破發情況頻頻出現。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12月29日,年內A股共計20只新股上市首日收盤股價低於首發價。從首發發行破發時間段來看,主要集中在10月下旬。

其中,前五名首日表現最差的分別是成大生物迪哲醫藥、南模生物、百濟神州新銳股份,其中,成大生物(688739.SH)下跌幅度最大,達到27.27%。

所謂的躺平打新吃肉似乎已是過去式,除去受基本面和市場情緒的影響,引發破發潮的關鍵原因在於今年9月證監會發布IPO新股詢價新規。

這一新規的核心內容為:(1)高剔比例調整為1%-3%;(2)突破原有的“四值孰低(網下投資者報價的中位數、平均數及機構投資者報價中位數、平均數)”限制;(3)打擊抱團報價現象。

在一定程度上,這意味著,上市公司和承銷券商可以進行詢價干涉,進而抬高了新股發行的定價中樞,而發行定價過高則會帶來棄購率增加,引發首日破發現象。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A股“最貴”新股禾邁股份有著6.51%的棄購率,但其打破了破發魔咒,首日大漲29.98%。

在港股市場,截止到12月29日,今年以來港股一共迎來93家新股上市,下半年上市首日破發之象頻現。

其中,截止到當日收盤,上市首日跌幅前五名為盈匯企業控股、宋都服務、智欣集團控股、北海康成-B、久久王,首日表現最差的是盈匯企業控股(2195.HK),首日跌幅為41.07%。

今年以來,截止到12月29日收盤,表現最好的新股是森松國際(2155.HK),累計漲幅為283.06%;表現最差的新股是貝康醫療-B(2170.HK),累計跌幅為76.21%。

值得注意的是,年末還有三家新股即將登陸,分別為商湯科技、聖諾制藥、泉峰控股,表現還是值得一看的。

相對於去年賺得盆滿缽滿的紅火,今年港股打新顯出一定的結構化的趨勢,分化明顯。

基於外圍市場的影響,國際關系、流動性收緊預期等因素不斷發酵,今年下半年港股行情尤為疲軟,不斷走弱,估值中樞下移,新股屢屢破發,市場參與度也不積極,避險情緒濃厚。

不過,整體來看,隨著IPO定價趨向市場化,近期新股破發釋放了一個價值理性回歸的信號,倒逼投資者不盲目抄作業或跟風,而是踏實對新股標的進行研究,找到真正具備成長價值和高增長潛力的公司。

三大運營商齊聚A股

中國三大運營商在今年資本市場上也深受矚目。

除去早在A股上市的中國聯通,今年8月中國電信登陸A股,同月證監會首次披露了中國移動A股招股書,今年11月4日,中國移動A股首發申請成功過會,這也意味著很快三大運營商將齊聚A股,實現A+H兩地上市。

截止到12月29日收盤,中國移動港股總市值達9664.43億港元,中國電信港股總市值為2351.73億港元,中國聯通港股總市值為1187.21億港元。

圖:中國移動港股股價表現

就中國移動來說,本次IPO募集資金規模達到560億元,成為近十年來A股最大IPO項目。

從基本面來看,中國移動可以說是“老大哥”,盈利能力和業務規模排在第一。

三大運營商聚首A股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利於驅動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共享更多的發展機遇,還將提高A股的流動性,帶來一定的大規模擴容,反哺作用明顯,所處行業的價值也有待重估。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中國移動披露的最新發行結果,網上投資者未繳款認購數量1291萬股,棄購金額達7.43億元,包括機構在內的網下投資者未繳款認購數量22萬股,棄購金額為1270.49萬元。網上網下共計7.56億的棄購金額,創出A股最高棄購記錄。

顯然,A股股價相較港股有一定溢價,中國移動不久後的表現也將受到關注。

中概股的回歸

今年以來,中概股經歷了不少起伏。來自監管的重壓,讓其喘不過氣。

在美國市場,今年3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最終修正案,12月正式發布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實施細則,要求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外國公司必須披露其所有權結構和審計底稿,如果不遵守相關信息要求,可能會被摘牌。

國博弈的背景下,中概股在境外將受到越發嚴格的資格審查、信息披露程序,赴美上市的熱情明顯遇冷,今年以來,截止到12月29日,共有39只中概股成功赴美上市,處於正常交易之中,但下半年景氣冷淡,僅有3只新股成功赴美上市。

同時,國內監管情緒也越發濃厚,今年7月,《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發布,再到今年11月的《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又或是反壟斷政策加強,K12教育、游戲面臨新的監管新規,都使得不少中概股的業務發展和股價表現受到撼動,互聯網、科技金融、教育概念更是成為眾矢之的。

今年以來,截止12月28日美股收盤,其中,跌幅最大的前五名新股標的為E家快服、百達通、掌門教育、聯代科技、容聯易通,跌幅均超過90%。

而僅有三隻中概股新股表現積極,分別為華迪國際、腦再生、聚好商城。

就目前的市場環境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除了選擇私有化,中概股選擇從美股退市而回港上市也是趨勢,是個相對安全合理的選擇。

縱然今年港股整體景氣度差強人意,分化明顯,預計中國香港2021年新股募資在全球排第四名,落後於納斯達克、紐交所、上交所,但關於明年的展望還是頗為積極。

尤其是港交所從明年起推行SPAC上市制度,豐富上市方式的同時,利於加快中概股的回流步伐,德勤預計2022年香港市場將有約120只新股上市融資約3300億港元,新經濟公司成主流。

港交所設立SPAC機制

12月17日,香港交易所宣佈將在香港設立全新SPAC上市機制,並於2022年1月1日起生效,這意味著:繼韓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後,香港將成為第四個引入SPAC機制的亞洲證券市場。

SPAC上市是今年的熱門概念。不同於傳統上市申請,SPAC一般是先有上市公司,再有業務,即通過公開市場發行,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募資所得用於並購一家有價值、有優質業務和成長性的未上市公司,使得該公司間接獲得上市地位,具有上市週期短、成本低、確定性相對較強、風險可控性強等優點。

今年以來,美股市場SPAC IPO家數逐年增加,在全市場中的佔比持續上升,一邊是外資大行大賺特賺,一邊是緊跟其後的市場監管,在這一機制下也存在跟風炒作現象,推動了泡沫的繁榮。

基於此,為保護投資者,香港SPAC上市制度會比美國有更為嚴格的上市及並購規則,包括提高對於SPAC發起人資質、保薦人、投資者、並購目標等方面的監管要求。

不過,公佈的港交所SPAC咨詢總結較原有建議在5大方面有所放寬,包括SPAC機構專業投資者人數、SPAC董事要求、投票權與股份贖回權捆綁、強制性獨立PIPE投資和權證攤薄上限。

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本次港交所SPAC規則的推行其實是為了提升港股市場的競爭力,吸引更多資金和優質標的,尤其是加速中概股回流,帶來積極的新股增量,利於鞏固其市場地位,明年港股IPO數量預期會較為積極。

結語

如今,多層次資本市場大時代已經開啟,盡管市場環境動蕩,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展望2022年,跟隨投融資的良性循環,市場將持續擴容,A股和港股仍是全球IPO活動最活躍的地區,更多的優質標的將有望登陸資本市場,A股市場在科創板、創業板以及北交所的助力下將有效獲得增量,港股市場上中概股的表現將備受矚目。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