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健康餘命減10.4個月 專家指COVID-19影響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6日電)世衛指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受COVID-19影響而減少;衛福部統計2022年國內民眾健康平均餘命亦減少10.4個月,專家推測是受疫情影響,建議與鄰近國家比較,分析有無政策改善空間。

世界衛生組織(WHO)24日發布年度統計指出,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因2019至2021年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大流行而減少1.8年,回到2012年平均71.4歲的水準;報告另指全球仍有肥胖和過瘦的營養失調兩極問題。

健康平均餘命是指身體健康不需依賴他人的平均期望存活年數,由疾病、功能障礙及死亡的存活曲線,分別計算各年齡別健康生命的存活率與未罹患慢性疾病狀況下的平均餘命。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22年國內民眾健康平均餘命為72.43歲(男性69.92歲、女性75.07歲),較2021年的73.30歲減少約10.4個月,創下2001年以來最大跌幅。另外比對2022年國內民眾前10大死因,當年COVID-19是首次入榜,且位居第3名。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邱政洵告訴中央社記者,台灣健保世界第一,醫療制度也沒有崩潰,健康平均餘命會突然下降,就代表有很多人生病,因此應與COVID-19疫情有關,不過與國際不同的是,國內2020、2021年還沒受影響,2022年健康餘命才下降。

COVID-19疫情期間各界努力防疫,健康餘命卻仍下降,邱政洵說,台灣減少的幅度看起來比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還要小,代表台灣沒有表現太差。

邱政洵也提醒,全球統計包含了落後國家,台灣既然自詡進步國家、健保世界第一,應跟鄰近的韓國、日本等國家比較,如果減少幅度較大,就要進一步分析,是否有預防醫學做得不夠,或疫苗鋪陳、藥物引進不夠快等問題。

邱政洵表示,若確實是受COVID-19影響,相信國內民眾的健康平均餘命在2023、2024年就會慢慢回升。而健保第一是醫療人員流血流汗換來的,承平的時候大家就夠辛苦了,防疫時又衝到第一線,但若健保制度一樣好、醫療人員付出的也一樣,健康餘命卻減少,可能就是政策、措施面還有改善空間。(編輯:張雅淨)11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