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百貨業掀熄燈潮

新聞提要■陸媒初步統計,2022年大陸至少有42家百貨公司宣布熄燈,這些公司相繼退場的背後原因各不相同,可能是租約到期、戰略調整或是持續虧損等。

2022年大陸百貨公司業績壓力沉重,一方面因經濟下行、消費需求收縮使消費者從「野性消費」轉向「理性消費」,另一方面,疫情復燃導致商場客流量銳減,部分企業無奈關店停損。從新世界百貨、百盛等上市公司到伊勢丹、大洋百貨,2022年百貨業掀起熄燈潮。

聯商網報導,初步統計,2022年大陸至少有42家百貨公司發文告別。分企業來看,大商股份2022年關店最多,關閉了許昌新瑪特、松原新瑪特、大慶經典麥凱樂、齊齊哈爾新瑪特共四家百貨。城市方面,以烏魯木齊、太原、重慶2022年關店最多,都達到三家。

在42家百貨公司中有36家公布關店時間,36家公司中有27家是經營十年以上的老牌業者,占總數的75%,其中東山百貨花地灣店於1995年開業,經營近27年,上海置地廣場、重慶遠東百貨都經營25年。這些百貨公司熄燈也被大陸網友形容為「時代的眼淚」。

老牌百貨公司相繼退場的背後原因各不相同,可能是租約到期、戰略調整、業主出售物業、持續虧損等。早在2022年10月底,成都伊藤洋華堂春熙店就傳出與業主方利都廣場因續約未達成一致而即將關店的消息。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租金沒談攏,應該是無法續約的關鍵。對成都春熙路這個高級商圈而言,目前的租金水準已經不在伊藤洋華堂的承受範圍內,畢竟伊藤洋華堂定位不屬於高價奢華商場。雙方無法找到利益平衡點,這也是雙方最終沒有談攏的主因。從地段優勢來看,利都廣場未來有可能轉型為高價奢華商場。

電商+疫情 實體店持續虧損

然而,更多的商場關店主因是持續虧損。例如大洋百貨關店公告指出,由於電商的高速發展,以及近年來新冠疫情的影響,實體店消費持續低迷,此外重慶大洋還同時面臨主要經營成本始終居高不下的嚴峻挑戰,雖然多管齊下努力尋求解決方案,但仍未能改善經營困境。

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認為,2022年百貨業關店主要有三大原因:一、例如烏魯木齊等區域因疫情帶來的非經營因素干擾,導致企業無法正常運作,影響貨源更新、供應商履約等工作。二、企業之間因為資本關係調整,導致整合與關閉,其深層原因和流動資金,以及管理機構的組織改造有間接關係。三、部分中低階的大中型百貨公司受到過去經營業績下降等因素拖累,不得已關店或轉移。

未來兩年將進入整合階段

潘玉明認為,未來三年百貨公司可能的四個發展方向,分別是提升定位、加快數位化、擴大租賃經營、複合化經營。

報導指出,按照百貨公司正常管理秩序與營運規律推測,其實有一部分百貨公司已處於半衰亡狀態,但是其上層管理機構一直運用騰挪拆借的方法為其續命。至於那些半衰亡狀態的百貨公司,未來兩年將進入整合階段。雖然其主管機構會運用某些挽救的手段,但是市場化產品生存演變的主角是消費者而不是上級機構,或許著眼培養新生力量,加速新陳代謝,更能帶來口碑與業績。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錢景俏 5檔電池材料供應鏈有戲
美經濟重啟 Nike財報超預期
台泥認購飛宏私募 攻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