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新聞自由指數 台灣排名近15年新高、香港不跌反升

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法語縮寫RSF)發布《2023新聞自由指數》(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報告。台灣在180個國家中排名第35,比去年上升3名,是自2008年以來的新高。

排名上升 RSF指台灣仍有進步空間

台灣排名比去年上升3名,新聞自由屬於「狀況尚可」(Satisfactory situation)等級,是少數達到這個等級的亞洲國家。台灣在各項指標都有成長,尤其在採訪安全性上,更是以92.06分高居全球第13名,顯示新聞工作者較少因採訪而遭遇生命威脅。

新聞自由指數分為5個等級:好(Good)、狀況尚可(Satisfactory)、有問題的(Problematic)、艱難(Difficult)、嚴重(very serious)。

「即便排名上升,但這不代表台灣新聞更自由了。」無國界記者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Cédric Alviani)示警,台灣政治兩極化的情況依舊存在,而且時常發生「因政治立場不同而扭曲事實」。他認為,這妨礙了觀眾接觸客觀、公正的資訊,也是對台灣新聞自由進步是一大阻礙。

艾瑋昂也指出,台灣媒體為了「搶快」,第一線記者常常沒有足夠時間查證,編輯台也沒有做好把關,是台灣一直存在的問題。此外,艾瑋昂表示,根據路透社調查,台灣民眾對媒體的信任度只有27%,位列亞太地區後端,政府必須正視。

艾瑋昂說,台灣新聞自由雖然高居亞洲前列,比日本(第68)、南韓(第47)等國家好,但仍有進步空間。他呼籲不分政黨皆應拿出魄力改革,提升台灣新聞的品質。

艾瑋昂指出,台灣在亞洲排名雖然高,但如果放大至亞太地區,仍然許多進步空間。(攝影/陳祖傑)
艾瑋昂指出,台灣在亞洲排名雖然高,但如果放大至亞太地區,仍然許多進步空間。(攝影/陳祖傑)

香港排名不跌反升

香港新聞自由排名曾經是亞洲、甚至全球的前列,2002年RSF首次發表新聞自由指數,香港就高居第18位。然而從2012年習近平上任後,香港排名不斷下滑。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中國當局持續加強對香港的控制,隔年「港版國安法」通過後,港府不斷以「危害國家安全」名義,逮捕新聞工作者,比如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導致2022年香港新聞自由排名暴跌至148名,等級從「有問題的」變成「艱難」。

不過今年香港排名不跌反升,比去(2022)年上升8名,來到第140。艾瑋昂強調,香港排名回升是正常浮動,「絕對不代表香港新聞自由有進步。」他說,香港新聞自由狀況仍然嚴峻,尤其多名新聞工作者仍身陷囹圄,而且遲遲未進行法院審理,等同於無理監禁。

RSF在網站上形容香港政府為「直接執行北京的命令,公開支持和實施其政治審查與宣傳的企圖。」RSF也特別點名指出,「港版國安法」紅線模棱兩可,「該法律似乎可以適用於任何記者,無論他們身在何處。」

艾瑋昂表示,因為稍有不慎就可能踩紅線觸「港版國安法」,新聞工作者人人自危,,已觀察到許多人移民至國外,其中以英國和台灣為最大宗。

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港府不斷打壓新聞自由,記者成為被告上法院成為常態,包括香港電台記者蔡玉玲,因製作「721事件」專題報導而被起訴。(圖/美聯社)
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港府不斷打壓新聞自由,記者成為被告上法院成為常態,包括香港電台記者蔡玉玲,因製作「721事件」專題報導而被起訴。(圖/美聯社)

海外香港媒體的可能性?

反送中運動後,少數新聞工作者選擇在海外經營香港媒體,比如《追新聞》、《同文》等。

不到一個月前,一群身處台灣的香港新聞工作者,成立網路媒體《光傳媒》。總編輯梁嘉麗是前蘋果日報香港新聞專題組記者,她認為自從《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等被迫結業後,「香港媒體好像少了一種聲音、一個不同的角度。」

梁嘉麗解釋,香港現在大多主流媒體都只從一種角度觀看社會事件,比如昨(2)日港府公布區議會選舉方式改革方案,只保留2成直選議席,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現在香港媒體可能只會找現任議員做訪問,但我們會找一些被DQ(取消資格)的前議員,呈現不一樣的聲音。」

不過作為一個海外香港媒體,它的目標受眾應該是在香港的香港人,還是海外的香港人?

「光傳媒的目標是在香港的香港人。」梁嘉麗指出,從網站數據分析,光傳媒讀者有8成來自香港,但營運至今僅一個月,後續還要再觀察。她說,光傳媒的編採方針以香港新聞為主,「希望可以做到同一個事件,但呈現不同角度、觀點。」

梁嘉麗對海外香港媒體的未來與發展性仍然樂觀,但她也道出在營運和採訪時所面臨的困難,其中一個就是「請不到人」。她說,由於對國安法的恐懼,許多人離開香港後,同時也選擇卸下新聞工作者的身分,「即使有人願意做,他們也擔心在香港的家人受害。」另外也有人擔心,在海外香港媒體工作,日後回香港時可能要承擔被逮捕的風險。

在採訪方面,記者必須面對「受訪者變得保守」的挑戰,梁嘉麗表示,有些人儘管願意接受訪問,「但未必敢完全放開說話。」國安法讓人人心中生出一個小「警總」,成為記者採訪時要克服的難題。

身為總編輯,梁嘉麗希望光傳媒可以「發光發熱」,但又擔心一旦成名後被港府盯上,採訪工作將變得更困難。

此外,在經營上,梁嘉麗強調現階段先不以點閱率作為唯一指標,但她也坦承,調查報導雖具有社會影響力,但難以吸引讀者,要如何取得平衡點,未來需要慢慢思考。她形容光傳媒是一個「實驗」,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香港新聞自由收縮,梁嘉麗認為在海外經營香港媒體仍有發展性,她期盼更多海外香港媒體出現。(圖/美聯社)
香港新聞自由收縮,梁嘉麗認為在海外經營香港媒體仍有發展性,她期盼更多海外香港媒體出現。(圖/美聯社)

全球新聞自由退步 中國、北韓墊底

台灣與香港有各自要面對的新聞難題。對於全球新聞自由發展,艾瑋昂也表達擔憂,尤其180個國家中,僅8個國家達到「好」等級,44個國家「尚可接受」,「艱難」、「嚴重」的國家加起來有73個,等於全球有4成國家處於新聞不自由的狀態下。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排名屢創新低,今年位在第179,僅僅高過北韓。艾瑋昂直言,「以前從未想過中國跟北韓是在同一個水平上。」,目前至少有124名記者被中國當局逮捕,而且受到不人道對待,當中有國外記者被控「間諜罪」,情況堪憂。

除了極權國家,艾瑋昂也點出AI發展的新聞自由的威脅,「有了AI,現在要產出一篇假新聞,或出假的新聞照片,已經變得非常容易。」他提醒各國政府必須積極因應。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香港特約記者鄧卓儒遭判刑 公視籲港府尊重媒體工作權【涉己新聞】
東京奧運》東奧防疫規範細瑣待溝通 採訪工作考驗多
香港記協新聞自由報告 強調北京、港府「早在新聞界頭上架好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