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經濟論壇的啟示

過去三年,因疫情而無法如期在1月舉行實體聚會的世界經濟論壇終於今年1月16日在瑞士達沃斯重行召開,計有來自各地政治、企業、學界、媒體和社會領袖約2000多人與會,共同討論全球的糧食與能源、通膨與債務、創新與韌性、勞工與就業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五大主題。 

1月16日傍晚6點正式開幕後,共舉行約200場次的分組討論和十次的全體論壇,然後於1月20日中午落幕。聯合國、世貿組織等國際組織祕書長,歐盟執委會主席、歐洲央行總裁都出席並發表演說。美國由前副總統高爾和貿易代表戴琪領軍,中國大陸則派副總理劉鶴領銜參加。

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達沃斯實體召開。圖片來自 World Economic Forum
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達沃斯實體召開。圖片來自 World Economic Forum


兩大主軸牽動全球經濟:地緣政治、環境永續

儘管世界經濟論壇屢被批評為西方觀點或富人俱樂部,但仍然是判讀未來全球政經走向的重要觀察焦點。今年的組織和論述清楚呈現了左右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兩大主軸:地緣政治與環境永續。

世界經濟論壇過去一直標榜政治中立,但在俄國入侵烏克蘭後正式決議中止邀請俄羅斯人士,更在今年論壇中植入歐洲防衛、歐洲戰事、烏克蘭未來、重建烏克蘭和平、如何恢復安全、核子衝突危機等場次,邀請烏克蘭副總理、波蘭總統、北約祕書長等蒞臨發表演講,公開批判普丁,並增設產業布局與地緣政治場次。

論壇同時延續聯合國決議2050年完成淨零的宣示,組織與環境永續相關的場次,議題橫跨能源、供應鏈、金融創新、社會韌性、糧食安全、教育投資、北極危機等各個領域,共同的焦點是:政府、企業、社會甚至個人如何自我調適,以應新局。

那麼,地緣政治變遷和環境永續的壓力,會促使全球更緊密?抑或更分裂?這正是「邁向去全球化或再全球化」場次的主軸,以及許多討論產業未來場次的焦點。

以電池生產為例,倘若植入更多的環境和勞工規範,或能壓制快速發展的中國大陸電池產業,但也可能迫使其他倚賴開採相關礦石的第三世界國家與北京結盟,另立一套自外歐美的產業鏈。

再觀諸今年全體論壇兩個場次主題演講,分別由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和中國大陸副總理劉鶴擔任,加上一個專論中國未來的場次,中國大陸的政經路線顯然正左右著世界是朝著「再」全球化抑「去」全球化發展。

達沃斯遙居瑞士山脊,加上外交受限,台灣人對世界經濟論壇關注有限。但倘若連1月19日聚焦半導體供應鏈(Learning from Semiconductor Supply Shocks)的場次都無台灣精英受邀與會與談,我們顯然就太輕忽了。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
開攻烏克蘭,普亭到底想要得到什麼?
烏克蘭戰爭可能的四個贏家
美國如何從阿富汗創傷中再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