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影響力指數:台灣媒體與社會受中國影響度排名第一

中國影響力指數報告顯示,台灣媒體和社會受中國影響的程度居全球之冠。對此,民防專家表示,台灣媒體、宗教團體、文化機構、甚至外交人員,已是中國統戰滲透的管道。
2023中國影響力(China in the World)高峰會12月5日台北登場,並公佈最新的中國影響力指數報告。面對中國持續擴大的影響力,民間組織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今年邀印太國家的國會議員,共同出席該實驗室主辦的中國影響力峰會,並攜手因應中國威脅。
中國影響力指數(China Index)綜合考量中國在學術、國內政治、經濟、對外政策、執法、媒體、軍事、社會和科技等九大領域的影響力,採用總計99個指標來對全球82個國家地區進行綜合分析。
最新的綜合指數顯示,在受中國影響最大的世界排行中,前三名分別為巴基斯坦、柬埔寨和新加坡;台灣排名第11。但在媒體和社會領域上,台灣受中國影響的程度持續排名全球第一。
台灣民主實驗室專案經理李唐分析,台灣在這兩方面之所以深受中國影響,是因為中國利用軟實力並透過台灣媒體、宗教慈善團體和文化機構等管道,深入台灣進行社會滲透。李唐告訴美國之音:「常見的手法就是所謂的統一戰線,像南亞的一些國家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等,他們(中國)當地的外交人員有非常多都是從統一戰線部門出身的,當然他們也會透過使館的力量,比如說,使館舉辦一些華人社區的中秋節活動、新春活動,來對華人社區做一些(統戰)工作。”
她說,基於兩岸語言跟文化相近,中國可輕易透過台媒宣傳其意識形態和親中論述。
台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沈伯洋說,中國操控海外輿論的方式非常多元,包含在各地使館籌設多語言影響者的工作室,或創建大量供使館使用的社群平台帳號,以對全球發動輿論戰。他說,中國也輾轉從海外對台灣進行跨國統戰工作,例如,中國曾利用柬埔寨各中文報紙散佈不利台灣的消息,再由關係密切的台灣黑幫團體和親中媒體複製這些假新聞,向台灣人散播,包括在台的兩岸同鄉會、甚至散佈在海外的台灣同鄉會都已淪為中國開展統戰工作的管道。
沈伯洋說:「黑幫有些都在經營旅行社,因為是中介,他可以把台灣的(兩岸)同鄉會帶到中國交流。交流之後,他可能帶回來什麼東西,我們就不知道。不管他帶回來的是金錢、特定的利益,還是透過同鄉會的人在台灣地方散播謠言,它(中國)就會有各式各樣的做法。在台灣的做法跟在海外的做法有些許的不同,因為它沒有辦法在(台灣)這邊直接做(滲透),它一定要通過中介,而這個中介可能是(台灣)政客、台商,可能是黑道經營的旅行社。」
今年的峰會,由來自33國、超過250名各國跨黨派議員組成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IPAC)也共襄盛舉,推派代表出席「印太地區中國應對策略論壇」;來自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的國會代表特別呼籲,各國針對中國構成的外部影響和威脅深化合作,共謀台海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