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秋節要拜什麼?供品準備、拜拜流程、禁忌一次看!5大招財秘訣讓財運爆棚

中秋節為每年的農曆8月15日,2023年則落在國曆9月29日,是華人地區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慶,不但象徵著家庭團聚,同時也是祭拜神明和祖先,祈求未來平安順遂的日子,究竟中秋節拜拜要拜什麼?需要準備哪些供品?祭拜流程又是什麼?《風傳媒》整理2023中秋節拜拜懶人包,帶你一次看。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的由來在正史中並無確切根據,不過「中秋」這個詞最早被記錄在《周禮》,是春秋時代君王祭祀月亮的習俗。有一種說法為,中秋適逢採收農作物的時節,因此祭月是為了慶祝秋季豐收,還有一種說法表示,秋分後陽消陰長,需要祭拜月神,才產生了在中秋節祭祀的傳統。

此外,民間也有許多關於中秋節的傳說,例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和玉兔搗藥等,這些故事經過代代流傳,再加上祭祀活動與闔家團圓的習俗,使中秋節在明清時期,逐漸發展為華人地區重要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應該拜哪些對象?

中秋節拜拜以神明、祖先、地基主為主要對象,拜月亮的傳統如今則相對式微,視各個家庭的習慣而定,另外,傳說中秋節也是土地公的生日,因此當天也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

中秋節拜拜流程是什麼?

中秋節拜拜的流程為「神明→祖先→地基主→月亮」,是否祭拜月亮並無強制規定,可根據個人習慣調整,拜土地公則沒有時間和順序上的限制,只要是吉時都可以。

中秋節拜拜要準備的供品、祭拜時間與地點

中秋節拜神明

‧地點:自家神龕前,若家中沒有神龕,可於前門門口或中庭向天祭拜。

‧祭拜時間:務必要在上午,且早於地基主和祖先之前拜完。

‧供品:三牲或五牲、單數的水果和菜碗、酒或清茶3杯、月餅。

‧紙錢:天公金、壽金。

中秋節拜祖先

‧地點:自家祖先牌位前,若家中沒有牌位,則在正廳祭拜。

‧祭拜時間:拜完神明後接近中午。

‧供品:熟三牲、飯菜6碗或12碗、單數的水果、月餅、酒或茶7杯、碗筷7組。

‧紙錢:公媽金。

‧注意事項:可直接使用神明的供品。

中秋節拜地基主

‧地點:從廚房面向客廳,或是家門口面向屋內祭拜。

‧祭拜時間:下午日落前。

‧供品:飯2碗、筷子2雙、菜碗不限(雞腿尤佳)、酒或清茶3杯、水果、月餅。

‧紙錢:土地公金、刈金。

‧注意事項:供品需放置於矮桌或矮凳上,且要避免比神明的供品豐盛。

中秋節拜月亮

‧地點:家中看得到月亮的地方。

‧祭拜時間:晚上月出後。

‧供品:月餅、單數的水果、清茶3杯。

‧紙錢:神明金。

中秋節拜土地公

‧時間:不限,吉時皆可,但也有部分信眾建議在中午前祭拜,避免打擾土地公午睡。

‧地點:土地公廟或自家土地公神龕。

‧供品:三牲、花生、酒、發粿、麻糬(象徵黏住錢財與好運)。

‧紙錢:壽金、福金。

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1.吃月餅

月餅最初是古代中秋節祭祀用的供品,而吃月餅的習俗則是由於元末朱元璋起義時,把字條夾在月餅中,讓消息隱密地傳遞出去,後來起義成功,朱元璋便在中秋節賞賜月餅給群臣,而現在月餅不只是佳節送禮的好選擇,圓形的外觀也具有團圓之意。

2. 賞月

除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之外,中秋節當天也正好是滿月,月亮又大又圓,象徵著「月圓人團圓」。

3.吃柚子

中秋前後適逢台灣柚子的產季,也因為柚子有「佑子」、「有子」等諧音,取吉祥的含意,成了保佑及早生貴子的象徵。

4.烤肉

中秋節烤肉是台灣的特有習俗,起因是早年烤爐外銷不景氣時,廠商將經營策略轉為內銷,並將烤肉器材降價販售,一時間才會盛行起烤肉的風潮,後來「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廣告,更是大大推廣了這項活動。

5.喝桂花酒

農曆8月俗稱「桂月」,是桂花盛開的季節,中秋節喝桂花酒的傳統則是從清朝開始,相傳有一年中秋,乾隆皇帝喝了幾杯桂花酒後興致高昂,提筆寫下「桂花東酒」的美名,之後每年中秋節,百姓都會購買桂花東酒來慶祝,逐漸演變成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的禁忌有哪些?

中秋節的禁忌主要與節日當天陽消陰長有關,一般會盡量避免接觸陰氣,以免影響自身氣場,要注意的是這些禁忌僅為民間說法,並沒有強制規定,但民眾若想有個好兆頭還是可以參考。

1.必須依照正確的順序祭拜,避免對神明不敬。

2.三牲應保持完整形體,例如魚不能斷頭斷尾,水果也不可切開。

3.盡量選擇圓形的供品,不要有稜有角,才能象徵圓滿。

4.男性屬陽,月亮屬陰,因此男性不適合拜月亮。

5.運勢低迷、身心狀況不佳的人,皆不宜賞月。

中秋節5大招財秘訣

1.種植發財樹、蝴蝶蘭、萬年青等招財植物

2.除了與家人團圓,也可邀請好友一同歡聚,藉以招來正氣與好人緣。

3.財位在客廳大門的斜對角,可在財位上放置一盞燈,讓財位隨時保持光明,象徵財運順暢明亮。

4.客廳與大門應保持通暢乾淨,不可雜亂無章,才會有利於好運進門。

5.拿幾張新鈔到大爐內繞8圈,象徵賺進「八方財」,並將新的錢母放進錢包內,開創未來新財路。

責任編輯/蔡惠芯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