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假訊息年度大調查結果出爐 政治謠言易受傾向影響

臺大新聞研究所洪貞玲所長說明調查結果
臺大新聞研究所洪貞玲所長說明調查結果
調查發表會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蘇正平擔任主持人
調查發表會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蘇正平擔任主持人
臺大政治系張佑宗教授說明今年調查新增的實驗法
臺大政治系張佑宗教授說明今年調查新增的實驗法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與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政治系攜手合作,連續2年進行「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大調查,今天(19日)在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一樓國際會議廳舉辦「2023假訊息年度調查發表暨高峰論壇」,並於會中正式公布調查結果,期盼讓各界更了解臺灣受到假訊息影響的情況、民眾的認知與應對等面向。

 

此次計畫使用「混合模式」(mix mode)調查方法,結合網路調查及(家戶)電話調查兩種方法,從今年4月1日至17日執行,最終由網路調查取得有效樣本1789案;電話調查成功完訪數為1200案。本年度調查有五個面向,包括假消息認知、假消息辨識、事實查核的認知、假消息問責的認知與評價,以及事實查核的效果;前四大議題為延續第一年的架構,新增部分則透過實驗法,進一步了解事實查核的效果。

 

調查結果顯示,有8成3的民眾在過去一年曾收過假訊息,同時有9成的民眾支持立法要求社群建立假訊息自律機制,顯見假訊息防制仍是臺灣社會的關鍵議題;調查也發現,事實查核的確可以明顯改善人們對假訊息的錯誤認知;但是闢謠效果會因政治傾向而存在差異。

 

臺大新聞研究所洪貞玲所長表示,今年有幾個很重要的現象,首先是從民眾的感知中發現,假訊息散佈在生活周遭的情況越趨嚴重,不過民眾會透過各種方式查核、確認事實的比例也比去年高;另外就是臺灣事實查核的努力是否有效果,結果呈現正面回饋;最後一個很重要的新增調查,也就是透過實驗法了解民眾對假訊息的認知狀況,調查發現如果是民生性的假訊息,進行事實查核對民眾來講很有幫助;但如果是政治訊息,會受到民眾很深的政治黨派偏好影響,也就是說可能會成為「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狀況,這是對民主發展非常嚴重的警訊。

 

洪貞玲所長也提到,在民眾對假訊息的問責部分,超過6成民眾認為政府、科技公司應該限制假消息在網路流傳,就算相關作為損害人民的言論自由。有9成認為應該透過立法,要求社群媒體建立假消息的自律機制;有超過8成民眾認為應該立法要求網路平台提高演算法透明度。調查也發現,有6成左右的民眾支持網路平台應該付費取得相關新聞授權,可能也是抑制假訊息流傳的方向。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指出,假訊息的傳散對民主社會造成傷害,透過假訊息年度大調查有助於提供全面、具學術基礎的分析,探索臺灣本土假訊息生態,才能對症下藥;同時,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除了提供查核報吿,也期望能透過提供假訊息識讀教育,讓民眾瞭解追求真實的重要性。

 

此次調查發表會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蘇正平主持;並在會後舉辦「假消息的來源、影響及因應之道」高峰論壇,由臺大新聞研究所所長洪貞玲教授主持,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志柔等來賓共同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