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台灣觀光白皮書》台灣觀光產值突破7,900億年增16.9%,外國旅客回升成亮點

根據 Vpon 威朋 AI 大數據最近發表的《2023年臺灣觀光產業白皮書》顯示,台灣旅遊市場呈現出多樣化和充滿挑戰的面貌。外國旅客來台旅遊趨勢上升,以日本遊客佔比最高,而其中東南亞地區遊客則成為台灣旅遊主力,顯示東南亞對台灣旅遊市場的重要性。

國人旅遊受到疫情解封、跨境旅遊開放後,日本成為最熱門海外旅遊國家。而國內旅遊持續負成長,2023年第四季遊客下降至新低,只有金門、桃園和台北出現正成長,但在觀光產值方面,嘉義縣、雲林縣則進入全國成長前五名之中,顯示透過有效的觀光策略規劃,可對於地方觀光產業成長扮演關鍵性角色。

外國旅客人數大幅回升是引人注目的亮點

2023年來臺遊客總數達6,486,951人,以日本佔比最高達到11.8%,並且在每一季都有所成長,在第四季達到最高峰。

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外國旅客來台人天次達到770.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0.4%。這一增長趨勢延續到第四季,較去年同期增長14.3%。值得注意的是,排行前十大國家以東南亞旅客佔比最多,足以顯示出台灣對於東南亞境外旅遊市場的吸引力日益增強。

從各國遊客入臺觀光地點可以觀察,台北市熱門景點包含西門町商圈、西門紅樓、台北101、信義商圈、光點台北等處,從前十名臺北市旅遊熱門景點資料顯示,除了商圈與夜市外,歷史文創類為臺北市熱門景點。而臺北市以外的熱門景點,以夜市、自然風景為主,包含新北市九份、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臺中市逢甲夜市等處。

國人出境旅遊以日本為出國首選,國內旅遊產業面臨挑戰

2023年國人出境旅遊人次達1,179萬,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國人出境人次於第三季達到最高峰為349.8萬。日本成為最熱門的海外旅遊目的地,佔出國總人數的35.8%。東南亞和中國緊隨其後,分列第二和第三。

Vpon 威朋 AI 大數據觀察,國人國內旅遊隨著跨境旅遊開放後持續呈現負成長,2023年第四季遊客下降至0.95億人天次,較去年同期減少13.8%,僅有金門縣、臺北市、桃園市呈現正成長。

金門縣各鄉鎮與去年相比成長幅度從5.4%到37.1%不等,反觀臺北市在各區成長較為平均,以中正區拿下13.4%的成長率。

國人熱門旅遊景點集中在北部區域,前三名皆落在臺北市依次為花博公園、信義商圈、西門紅樓。值得一提,嘉義市的阿里山森林鐵路是唯一入榜前十名的非北部景點。

另一方面,與去年同期資料相比,也發現全台灣部分旅遊景點竄紅,主要集中在自然風景區,前三名包含高雄市壽山動物園、花蓮縣砂卡礑步道、南投縣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園區。

國內觀光產值逆勢成長16.9%

儘管國內旅遊人數下降,據統計2023年度國內觀光產值達7,920億,相較去年成長16.9%。其中,北部觀光產值居全國之首,佔比達到40%,在觀光產值成長率相比去年同期提高25%,明顯高於其他區域。

Vpon 威朋 AI 大數據分析,此現象為受到跨境旅客以及通貨膨脹之影響,因此國內觀光產值的住宿業、零售業、餐飲業等主要產業都為正成長。分析六都觀光產值主要產業成長率,新北市去年同期相比成長38.6%居全台之冠,其次為桃園市成長36.0%,而嘉義縣、雲林縣在中南部成長最明顯,分別成長31.1%、27.5%。

由於跨境旅客來台趨勢上升,新北市觀光產值也相應提高,以住宿業佔比46%為最大;嘉義縣則是舉辦多項活動帶動觀光產值提升,零售業佔比52.7%,如2023年7-8月共創造26.9億觀光產值,當時辦理的東石海之夏活動有助吸引人潮帶來觀光商機;雲林縣透過觀光策略的規劃讓當地觀光產值保持上升趨勢,零售業佔比69.4%,如2023年11-12月共創造24.5億觀光產值,該期間舉辦的 The MEGA Yunline 雲林厚工學為地方帶來消費契機。

(註:觀光產值來源係透過財政部公開資料與 Vpon 消費數據。透過 Vpon 人流及消費資料,將實際到訪旅客之消費總額與財政部公開資料進行推估。)

2023年台灣旅遊市場呈現出多樣化和充滿挑戰的面貌

從數據觀察,國人國內旅遊趨勢下滑,但2023年國內觀光產值仍呈現正成長趨勢,主要歸因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以及外國觀光客來台的消費力。這也顯示提升和吸引跨境遊客擁有多元消費體驗的重要性,將為未來觀光產業帶來新發展契機與改變。

Vpon 威朋 AI 大數據呼籲,面對國人出國旅遊人數增加,國內觀光業者應積極面對。透過提高服務水準、創新商業模式、推動智慧觀光服務等策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旅遊體驗,促進國內旅遊產業發展。

Vpon 觀光數據解決方案分為三個階段,從短期到長期依照不同情境提供全面支援。「O2O線上線下人流平台」是國內旅遊人流數據觀察的新利器,可清楚查看線上廣告和實際造訪者之間的人流移動關係,並分析多項可觀察的數據指標,有助於最大效度提升行銷成果,促進旅遊消費的人均成長,並精準地鎖定旅客,進行旅行前、中、後的訊息推廣,提升觀光客的旅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