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校院機電智慧暨電動載具創意實作競賽 四年累積千隊參賽

▲決賽暨頒獎典禮於10月6日,逢甲大學科學與航太館AIoT Lab盛大舉行(記者廖美雅攝影)
▲決賽暨頒獎典禮於10月6日,逢甲大學科學與航太館AIoT Lab盛大舉行(記者廖美雅攝影)

【記者 廖美雅/台中 報導】臺中市澄德科技教育基金會今年持續舉辦「大專校院機電智慧暨電動載具創意實作競賽」。自基金會主辦競賽以來的四年間,已成功吸引近千支隊伍報名參賽,為臺灣機電智慧暨電動載具領域的指標性活動競賽。

「2023大專校院機電智慧暨電動載具創意實作競賽」決賽暨頒獎典禮已於10月6日,逢甲大學科學與航太館AIoT Lab盛大舉行。澄德基金會董事長周秋祝說,因應全球機電產業走向智慧化和電動化的趨勢,今年在競賽組別中新增「電動載具動力系統創意實作組」,讓更多高水平的作品能參與這場盛會。此外,也特別感謝日本光洋機械產業株式會社直川雅俊社長賢伉儷的遠道而至,是對參賽同學最實質的肯定!

今年由逢甲大學「FARS」隊奪得冠軍,其作品「基於機器聽覺之水上浮球自主救援系統」,發想動機為解決在海邊或海水浴場等區域因未及時發現溺水者而錯過黃金救援時間之憾事。競賽團隊將水上無人載具整合至海水浴場的隔離浮球中,並利用語音辨識、羅盤數值與麥克風陣列等技術整合GPS及人機介面的監控,有效協助岸上救護人員提高救援成功率與效率。而亞軍為來自臺灣大學的隊伍「舞動生命」,作品名稱為「以雙手輪馬達動力輪實現電動輪椅舞」。並將電動輪椅進行智慧加值,利用音樂辨識、遠端通訊與舞步生成等技術整合實現使用者只要自選音樂,輪椅即會自動生成舞步之功能,使輪椅兼具運動與復健的效果。季軍則由澎湖科技大學的隊伍「稚魚媽媽育成中心」摘得,其作品為「智能雉魚養殖系統」。該團隊注意到養殖漁業中稚魚存活率低的問題,故提出利用深度學習智慧影像辨識功能,結合數量計數演算法與樹梅派,製作出一套以深度學習演算法建置的稚魚養殖系統,同時開發App以利遠端使用。

而日本光洋機械產業株式會社特別獎,則由中興大學的「幻影旅團」雀屏中選,其作品「交疊式三相高功率無線充電系統」深受日本社長親睞。基於環保意識提升與電動車市場的擴大,其作品設計一項基於三相線圈之高功率無線充電系統,輸出電池充電功率可達11kW,團隊表示這是台灣首創技術。此外,獲得優等的三支賽隊伍分別為「國立清華大學-Terahertz Plus」,作品「太赫茲異質整合無線通訊系統應用於超高清影像串流」、「龍華科技大學-我一定會得獎」,作品「AI智能跟隨防盜載物車」,以及「國立高雄科技大學-B&G Wing Vehicle」,作品「基於提升探勘速度之風扇動力探勘車」。

而逢甲大學校長王葳則說,逢甲大學相當重視與產業間的多元合作,提供同學們體驗實務的機會,除競賽活動外,今年與明椿電氣機械共同成立的「明椿逢甲AI Robot競賽隊伍」更以優異成績挺進2023東京威力科創機器人大賽決賽。期望透過基金會的平台,充實學生即戰能量,並拓展他們對於全球機電智慧暨電動載具的產業視野。看到競賽活動年年盛大舉行,逢甲大學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