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布克獎揭曉!描繪想像中極權主義統治的都柏林 愛爾蘭作家保羅林奇《先知之歌》獲殊榮

2023年國際文學大獎「布克獎」26日在英國首都倫敦揭曉,46歲的愛爾蘭作家林奇憑藉小說《先知之歌》獲得殊榮,抱走5萬英鎊(約新台幣204萬元)的獎金,成為第5位獲得布克獎的愛爾蘭作家。他表示其中一半獎金已經用在償還房貸。

1977年,林奇(Paul Lynch)出生於愛爾蘭利默里克(Limerick),現居愛爾蘭首都都柏林(Dublin),曾擔任影評人。他獲得布克獎(Booker Prize)後表示:「我非常高興將布克獎帶回愛爾蘭,很多年前,我在義大利西西里(Sicily)度假時,突然意識,我知道自己必須寫作,這就是我的人生必須走的方向。那天我決定轉換跑道,然後我就這麼做了,我很高興自己當時這麼做。」

《先知之歌》(Prophet Song)是林奇的第5部小說作品,耗時4年完成,林奇表示他受到敘利亞戰爭及難民危機的啟發,才動筆創作《先知之歌》。愛爾蘭作家華胥(Aimée Walsh)在英國《觀察家報》(Observer)寫道:「《先知之歌》呼應了巴勒斯坦、烏克蘭、敘利亞的暴力事件、呼應了所有逃離飽受戰爭蹂躪國家的人們經歷。」

<cite>愛爾蘭作家林奇(Paul Lynch)獲得2023年布克獎殊榮。(美聯社)</cite>
愛爾蘭作家林奇(Paul Lynch)獲得2023年布克獎殊榮。(美聯社)

《先知之歌》是反烏托邦作品,描繪想像中的愛爾蘭陷入極右翼極權主義的統治,當愛爾蘭陷入極權主義與戰爭時,女性微生物學家艾莉許(Eilish Stack)在丈夫被祕密警察帶走時,她留下來照顧4個孩子與她年邁的父親,在內戰中為了保護家人而奮鬥。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指出,這本小說「明確涉及全球衝突與政治構造力量」。

林奇表示:「這不是一本容易寫的書,我的理性認為寫這本小說會注定我的職業生涯,儘管我無論如何都必須寫這本書。」他表示《先知之歌》嘗試描繪「激進的同理心」,試圖讓讀者體驗生活在崩潰社會的經歷,利用小說打破充斥在全球新聞裡西方社會認為「這不可能發生在這裡」的自滿。《先知之歌》用現在式寫成,長長的沉浸式句子增加了「難以避免」的感覺。這本書沒有引號或段落中斷,就像艾莉許在這場惡夢般的經歷中沒有呼吸的空間,無法停頓或喘息。

林奇表示:「我試圖了解現代的混亂,西方民主國家的動盪、敘利亞問題,整個國家的崩潰、難民危機的規模、西方的冷漠……我想加深讀者的沉浸感,讓他們在讀完書後不僅了解,還親自感受到這個問題。」

<cite>愛爾蘭作家林奇(Paul Lynch)獲得2023年布克獎殊榮。(美聯社)</cite>
愛爾蘭作家林奇(Paul Lynch)獲得2023年布克獎殊榮。(美聯社)

布克獎評審團主席、加拿大作家艾杜吉安(Esi Edugyan)將《先知之歌》描述為「讓人心碎且真實」的小說,「紀錄我們當下的社會焦慮與政治焦慮」,盛讚這部小說是「充滿感情的成功故事講述、讓人振奮且勇敢」,認為林奇在該小說「完成讓人望之驚嘆的語言成就」。

都柏林市中心一所小學外23日發生一名男子持刀攻擊事件,造成3名兒童受傷,此事件引發暴力抗議,警方表示這場騷亂是由「極右意識形態驅使的徹底瘋狂派別」造成。這起事件爆發不到48小時後,布克獎5名評審25日開會選出獲獎者,評審團主席艾杜吉安表示,當前發生的事件並不會直接影響評審團選擇哪位作家獲勝。她透露評審團做出林奇獲獎的決定「並非一致通過」,而是經過討論及多輪投票,歷經6小時才最終確定結果。

艾杜吉安表示及時性「不是《先知之歌》獲獎的原因」,評審純粹覺得它是「真正的小說傑作」。她指出評審團「尋求的是一部獲獎小說,而且這小說既能談論當下的情況,又具備比這一點更長久的可能性」,並表示:「在這個困難時期,我們尋找一本具有指導眼光的小說、一本提醒我們超越自我的書,提醒我們所有值得保留的東西。」

<cite>愛爾蘭作家林奇(Paul Lynch)獲得2023年布克獎殊榮。(美聯社)</cite>
愛爾蘭作家林奇(Paul Lynch)獲得2023年布克獎殊榮。(美聯社)

林奇表示自己對近日的騷亂感到「驚訝」,同時認識到「這種能量始終存在於表面之下」,並表示「我們應該將其視為警告」。然而,他表示自己不是「政治小說家」,而且他的書18個月前就完成了。他說《先知之歌》「是反事實小說。這不是預言的陳述,我寫這本書是為了傳達這個訊息:這本書發生的事情在各時代都一直發生,也許我們必須加深我們對此的反應」。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