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風雲人物1】代工之島成功升級 台灣成AI大贏家台商都回來了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出席Computex。《彭博》形容,他每次旋風訪台有如搖滾巨星受到熱情歡迎。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出席Computex。《彭博》形容,他每次旋風訪台有如搖滾巨星受到熱情歡迎。

不畏通膨與升息,2023年生成式AI在全球經濟異軍突起。超級運算掀起滔天巨浪,加速產業變革,也重新定義人們慣習思考、學習與創作的場景。

在這波轉型浪潮中,台灣有一群人也站上浪頭。他們或是掌握供應鏈先機的科技業大老,或是突圍出海的創業者,甚至是敲響警鐘的創作人,以及守護台灣價值的工程師與律師。他們讓AI不只是矽谷巨頭、中美大國之間的權力遊戲,也帶台灣迎向新世界。

2023年被視為生成式AI元年,在這波浪潮中,台灣再度成為世界焦點。9月,Open AI創辦人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史丹佛大學AI大神吳恩達相繼來台演講。7月,有半導體女王之稱的超微董事長蘇姿丰和台廠供應鏈聚餐,AI軍火王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今年更3度為台灣科技界友人站台。

12月,AI產品與系統評測中心成立,數位部長唐鳳(左2)與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右2)出席。(資安院提供)
12月,AI產品與系統評測中心成立,數位部長唐鳳(左2)與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右2)出席。(資安院提供)

代工之島升級 地緣政治助攻

時間拉回2022年,全球經歷烏俄戰爭、通膨衰退、中國封控,全球局勢詭譎不明,受半導體景氣低迷影響,台股墜入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大崩跌。11月4日,當身價3千億美元的黃仁勳,意外在台北街頭亂入2位年輕女歌手的直播,造成一陣轟動,無論是他,或看熱鬧的台灣群眾可能都沒想到,輝達的股價隔年會從當時的谷底翻倍,台灣AI類股也水漲船高。因為那個月的最後一天,ChatGPT釋出了。

「這是人工智慧的iPhone 時刻,」2個月後,黃仁勳宣告。彼時,ChatGPT全球月均用戶數已達一億。這位以黑色皮衣聞名的CEO驚嘆,透過口語化的指令,就可以指揮它進行各種工作,它可以寫一首詩,編寫一段python代碼,或做一幅畫,串接整理複雜的電子表格。「(此前)人工智慧可以讀寫,但無法理解人們的意思,」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預言,ChatGPT將改變世界,其所展示的AI技術與演算,就像瓦特發明蒸汽機後出現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的發電機以及進入資訊時代的個人電腦及網路,或將引領人類進入人工智慧時代。

「超級運算不再只是特定公司的工具,各個國家、各個公司的運算,都需要台灣,台灣在全球AI硬體供應鏈中,有非常特別的地位,」早在2004年即布局AI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說。事實上,生成式AI需要的高速運算,幾乎由台灣供應鏈包辦,從晶圓製造、伺服器、印刷電路板、光通訊元件、連接器,再到交換器組裝製造等,台廠幾乎全搭上這波的產業轉型。

代工之島能在這波AI浪潮成功升級,也和地緣政治有關。近年中國投資環境緊縮,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台廠衝擊更加劇烈。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在《時代如何轉了彎》受訪時提到,過去電子五哥(鴻海、華碩、宏基、廣達、仁寶)離開中國,生產線轉移,都非常低調,不願曝光,經濟部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對於台廠能否回台,也沒信心,直到2018年,林百里公開宣布買下林口華亞科技廠房,廣達將買下的土地開發成AI實驗室,他才確信台商回流是時勢所趨,也帶動上游供應鏈的新投資方案。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事後寫道:「這是今天台商回台投資逾1,300家,金額逾2兆元的由來,而台灣也因為台商回流而壯大。」

傷著作權隱私 研修法律規範

台灣硬體業在這波AI革命成為贏家,一些軟體公司也試著突圍。像是全球擁有7億筆資料庫的Whoscall母公司Gogolook,以AI過濾警示來源外,還與各國警方攜手打詐。AI重新定義教育現場,當一派人憂慮學生學習被外包,早在2016年被AI顛覆的圍棋界,今年不僅有台灣棋士許皓鋐以AI為神隊友,在亞運驚喜奪牌,女子棋士最高段位的黑嘉嘉,也反向運用AI推動圍棋教育產業升級,進軍國際。

只是生成式AI多具生產力,對人類的威脅也多巨大。今年好萊塢演員與編劇工會大罷工,遲遲無法落幕,也是替全世界開第一槍,希望AI導入創作時,不會侵害表演者與創作者權益。在近百首以孫燕姿聲音為名的金曲上架之前,台灣金曲製作人陳珊妮,以自己的AI模型發表一首新曲,像是一場社會實驗。

好萊塢大罷工,AI也是一大訴求。編劇擔心資方用AI生成劇本,演員擔心肖像被濫用。(東方IC)
好萊塢大罷工,AI也是一大訴求。編劇擔心資方用AI生成劇本,演員擔心肖像被濫用。(東方IC)

生成式AI帶來著作權、隱私、倫理與風險的討論,監管勢在必行。今年最後一個月,歐盟各國在3天馬拉松的討論下,終於通過人工智慧法,台灣的AI基本法則預計2024年推出。政治大學法律兼任助理教授萬幼荺注意到,法國學者特別提出,AI應用,各領域產業本身存在規範,最大的挑戰反而是揭露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資料與訓練過程,是否潛在危害,或不明、未經檢查的來源,這也是歐盟納管的重點。當年輕世代習慣使用像ChatGPT這樣以大型語言模型為基礎的聊天機器人理解世界、完成任務,大型語言模型的資料從何而來、台灣有多少話語權,可能是下階段不亞於抖音、假新聞認知作戰的迫切議題。國科會正推動可信任生成式AI對話引擎,台灣大學資工系博士生林彥廷也獨立開發Taiwan-LLM,希望讓模型說台灣人說的話。

白領創造工作 受到最大衝擊

ChatGPT問世一年,究竟為我們生活帶來什麼改變?或可從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祕書長侯宜秀認識的一位英文作文老師學生銳減窺見端倪。過去不少上班族因職務需求,選擇補習精進英文寫作,而今只要有初步想法,AI便能將作文改得漂亮,學習的需求大減。麥肯錫顧問研究報告指出,與過去機器取代勞動人力的認知不同,生成式AI衝擊的是從事創造性工作的白領階級,乃至教育工作者。因為那些曾需專業知識和長時間學習才能完成的任務,如今都可由AI迅速完成。這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工智慧素養與規範?侯宜秀是台灣開源社群出身、少數懂人工智慧的法律人,分享了她的觀察。

2023年,歐美各大辭典的年度代表字幾乎都與AI相關:《韋氏字典》是「真實的」(authentic),《英國劍橋詞典》則是「產生幻覺」(Hallucinate),剛好是AI的一體二面。生成式AI掀起滔天巨浪的年末,我們訪問產業、創作、教育等各領域先行造浪者,看他們如何悠遊在危險迷人的新技術,創造屬於自己和台灣的時刻。

更多鏡週刊報導
【全文】【2023年度風雲人物】台灣AI造浪者 迎向危險迷人新世界
【2023年度風雲人物2】「死後還能一直唱,是件恐怖的事」 陳珊妮示警:AI其實非常危險
【2023年度風雲人物3】AI代工難、搶單免拚命 林百里好樂:生意就更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