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諾貝爾醫學獎》核苷修飾相關發現對開發mRNA新冠疫苗貢獻卓著!匈牙利裔學者與美國學者共摘桂冠

2023年諾貝爾獎2日揭開序幕,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45分出爐,由匈牙利裔美籍生物化學家卡里科( Katalin Karikó)及美國免疫學專家魏斯曼(Drew Weissman)共同摘下桂冠,因研究「核苷修飾的相關發現讓開發有效的mRNA新冠疫苗成為可能」之開創性貢獻獲得殊榮,並分享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245萬元)獎金。

卡里科及魏斯曼2005年在一篇開創性論文發表了核苷修飾(nucleoside base modifications)的研究結果,他們發現鹼基修飾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可用於阻止發炎反應的活化,並在mRNA遞送至細胞時增加蛋白質的產生。該論文當時幾乎沒受到關注,後來卻為mRNA新冠疫苗的發展奠定基礎,並促使2種mRNA新冠疫苗在2020年年底獲得美國政府批准,這些疫苗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並預防更多確診者演變成重症,也讓全球得以重新開放並恢復正常狀態。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的新聞稿指出,卡里科及魏斯曼的突破性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mRNA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理解。在現代人類健康面臨巨大威脅期間,他們的研究讓疫苗的開發達到前所未有的速度,他們對此發展貢獻卓著。

唐獎得主

卡里科與魏斯曼是2022年唐獎生技醫藥獎(Tang Prize in Biopharmaceutical Science)得主,根據唐獎官方網站,當時一位提名人提到:「近期沒有其他科學發現比能對抗新冠肺炎的mRNA疫苗對人類產生的影響更重大、更正面。」

根據唐獎網站,他們開發的新平台使用經過核苷修飾的mRNA疫苗,並藉由脂質奈米顆粒在體內傳送,而他們的突破性發現及為了克服這些問題開發的巧妙方法,是mRNA新冠疫苗能被快速開發的關鍵,而這些技術不僅徹底改變疫苗學,更開創以RNA為療法的新時代。

卡里科在匈牙利接受教育,1985年移居美國,研究她感興趣的RNA疫苗與療法;更具體地說,她感興趣的是RNA及其化學合成,用以在體內外的細胞中有效地表達蛋白質。

<cite>2022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卡里科(Katalin Kariko) 。(唐獎教育基金會)</cite>
2022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卡里科(Katalin Kariko) 。(唐獎教育基金會)

1989年,卡里科成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助理研究員。然而,她的研究生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當時她的研究領域被視為冷門,學術生涯先後歷經解聘與降職等種種挫折,但她持續堅持研究,後來其研究成果促使加速開發了新冠疫苗,挽救無數人的性命。從2013年開始,卡里科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合作,並持續擔任賓夕法尼亞大學兼任教授。

<cite>2022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魏斯曼(Drew Weissman)。(唐獎教育基金會)</cite>
2022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魏斯曼(Drew Weissman)。(唐獎教育基金會)

魏斯曼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疫苗教授,1997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開設實驗室,研究開發愛滋病毒疫苗。他與卡里科合作後,開始投入RNA疫苗的研究。魏斯曼及卡里科最初合作的研究是關於能誘導發炎反應的樹突狀細胞之mRNA轉染,並在2005年發表至關重要的研究結果:他們發現經過核苷修飾的RNA是非免疫原性後,魏斯曼一直積極投入想將該技術應用於開發針對愛滋病毒及茲卡病毒(Zika virus)等病毒感染之RNA疫苗。

諾貝爾醫學獎知多少

翻開歷屆諾貝爾醫學獎歷史,自1901年至2020年,共有222人獲得殊榮,史上單獨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人有39位,兩人獲獎的組合有33對,三人得獎的組合則出現過39次。歷屆得獎者中,僅有12位女科學家,1983年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因為發現轉位因子成為當中唯一單獨獲獎的得主,最近一位女性得主則為2015年的中國學者屠呦呦。

至於2022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則由瑞典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權威帕博(Svante Pääbo)摘下桂冠,以表彰其對「已滅絕人族(Hominini)基因組及人類進化領域」的開創性貢獻。

2023年諾貝爾獎得主公布時程(台灣時間)

生理學或醫學獎:匈牙利生物化學家卡里科( Katalin Karikó)、美國醫學專家魏斯曼(Drew Weissman)         

物理學獎:10月3日下午5時45分

化學獎:10月4日下午5時45分

文學獎:10月5日晚間7時

和平獎:10月6日下午5時

經濟學獎:10月9日下午5時45分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