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3慈濟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今天」單元,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念,帶您回顧11月3號這一天。先回到2007,非洲國家「賴索托」,一座貧民社區「第塔巴內恩」,首次有慈濟人舉辦社區愛灑人間茶會,分享慈濟、竹筒歲月的故事,一共有37位民眾,前來認識慈濟志業,也發願要做手心向下的人。愛心不分國家、宗教,2016年,天主教「慈悲聖年」,教宗方濟各,邀請不同宗教代表晤面,其中因為景仰慈濟、在世界各地的行善義舉,特別邀請慈濟基金會代表、前往梵蒂岡會談,就跨宗教的人道救援合作等內容,交流經驗。其實愛這件事,是感性也是理性,2022年,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以神經科學專家身分,舉辦「愛與利他的腦科學」科普巡迴講座。透過圖解演說,從分析大腦構造,到讓民眾了解,這裡面有區塊,是高度自覺意識,會讓人產生、利益他人想法。歷史上的今天,還有哪些善足跡,一起來看整理報導。

●2021年11月3日 印尼援建吊橋動土

印尼萬隆展玉縣(Cianjur),蘇卡布甲村(Desa Sukabungah),慈濟援建吊橋動土,隔年4月完工。

展玉縣經濟建設助理 布迪(2022):「這座橋對蘇卡布甲村民,幫助很大。」

此橋為萬隆慈濟在西爪哇省,為偏鄉援建的第6座吊橋。

回顧第一座吊橋援建,在2007年 不忍這群冒險涉水的學童,芝卡恩昂河(Cikaengan),

旱季水淺,但雨季河水暴漲,就得驚險過河。

慈濟和印尼國軍聯手,完成這座愛心吊橋。

慈濟志工 Rahman Syahbama (2007):「我很感動,因為當地居民給了不少幫助。」

小學生 (2008):「以前沒有橋的時候,我都不敢游泳過河,現在我很喜歡走路上學。」

至今慈濟在全印尼,共援建了12座愛心吊橋。

●2019年11月3日 印尼萬隆靜思堂啟用

而在2019年的11月3日,也是萬隆慈濟發展里程碑,靜思堂啟用。

慈濟志工 李銘秀:「靜思堂將做為志工聚集的場所,除了救助貧困,也要接引更多人加入,因為現在已經有心靈之家。」

時任西爪哇省長 利德宛:「萬隆靜思堂啟用,代表慈濟更深入,西爪哇民眾的生活。」

2003年因為大米發放因緣,萬隆慈濟聯絡點,在2004年10月16日成立。

時任慈濟萬隆聯絡點負責人 李振健 (2004):「我希望慈濟萬隆聯絡點的成立,能為當地窮困的人做些貢獻。」

萬隆慈濟成為第一個,擁有醫療診所的印尼慈濟聯絡點,2011年底 升格聯絡處。

●1997年11月3日三重聯絡處成立

慈濟志工 張正鎰:「希望我們秉持著慈濟的精神,再接再厲。」

志工無償提供70坪場地,讓聯絡處 凝聚向心力,接引民眾 提供及時協助。

證嚴上人開示 (1997.11.3):「慈濟來台北,也是第一個起點是從三重。」

而隨著志工人數不斷擴張,聯絡處不敷使用,2005年挪移至中正路,成立慈濟三重志業園區,占地1萬2千坪,在新冠疫情期間承擔疫苗施打任務。

慈濟志工 羅美珠 (2021):「看到我們多樣多種的慈濟人關懷,茹素的重要。」

不僅有環保站 長照日托 輔具中心,更包含靜思物流 國際倉儲,成為慈濟多功能園區。

●1992年11月3日 慈育隊成立

全台各區近百位志工,於慈濟台北分會成立慈育隊。

慈育隊北區總幹事 文素珍 (2002):「聽到你的分享,他更改了他的習性,他得救了 功德無量。」

慈育隊首任總幹事 紀靜暘 (2002):「每個人進來以後就是改變,新聞局跟勞委會跟慈濟,要主辦幸福人生講座,就需要委員們去現身說法。」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癌末患者CAR-T免疫治療 納健保給付
清晨新竹16.5℃ 晴朗天氣到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