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環境日:以行動修復土地,對抗乾旱危機

每年 6 月 5 日「世界環境日」都是大眾檢視生活、愛護環境的契機,也反映了國際間當下最關注的環境議題。世界環境日如何發起?2024 年主題是什麼?地狹人稠、缺水風險較高的臺灣為什麼更應該關注?

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設立的起源?

每年 6 月 5 日是「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藉由這一天,全球超過 150 個國家、數百萬人響應當年主題,發起活動並呼籲大眾投注力量,一起保護、修復我們的地球。

「世界環境日」起源自 1972 年 6 月 5 日資料來源:World Environment Day: What is World Environment Day?的瑞典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大會」(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這是聯合國首次將環境議題正式納入議程,呼籲國際社會關注環境問題,並制定相應政策和行動

大會中,聯合國正式宣布從 1973 年起,每年 6 月 5 日為「世界環境日」。同一天,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正式成立。期待每年這個時刻,全球公眾、政府及企業齊心合作展開環境行動,打造更永續的地球。

印尼巴布亞森林遭棕櫚油公司大規模砍伐,用於種植油棕樹。
印尼巴布亞森林遭棕櫚油公司大規模砍伐,用於種植油棕樹。

2024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修復土地,對抗沙漠化和乾旱

每一年的世界環境日都會由一個國家主辦、制定一個主題,帶動全球各地關注與響應。2024 年世界環境日由沙烏地阿拉伯主辦活動,主題為「修復土地,對抗沙漠化和乾旱」資料來源:UN World Environment Day 2024(Land restoration,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 resilience),呼應當地與全球越來越嚴重的土地和氣候問題。

「聯合國生態系統修復十年」資料來源:Decade on Ecosystem Restoration(UN Decade on Ecosystem Restoration)倡議中,2021 年至 2030 年的其中一個關鍵重點就是土地修復,號召各地保護並復甦全球生態系統,以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全球正面臨越來越嚴重的三大危機資料來源:UN Environment Programme,World Environment Day 2024: accelerating land restoration, drought resilience & desertification progress氣候變遷、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污染與廢棄物問題。這些危機使全球的生態系統遭受侵害、導致數十億公頃土地退化、影響全球近半人口,並且使全球一半的 GPD 面臨風險。其中,偏遠社區、小農及極度貧窮的族群,遭受最嚴重衝擊。

2023年5月,西班牙巴德納斯因長期無雨,以及疏於管控的灌溉系統,使75%的地區面臨沙漠化危機。
2023年5月,西班牙巴德納斯因長期無雨,以及疏於管控的灌溉系統,使75%的地區面臨沙漠化危機。

土地退化和乾旱危機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警告,全球超過四分之一土地陷入「人為退化」危機,主因包含密集工業化耕種、大量使用農業化學藥品、過度砍伐與地表升溫。這些問題若不解決,長期下來將影響糧食安全、生態平衡,甚至助長氣候危機。(延伸閱讀:IPCC警告:全球超過1/4土地陷入退化危機

此外,由於氣候變遷影響,加上過度砍伐、森林大火、濕地破壞,以及都市化導致熱島效應,沙漠化與乾旱的發生頻率和時間也持續增加。(延伸閱讀:熱島效應悶燒臺北,我們準備好迎接極端高溫的時代嗎?

其中,非洲大陸遭遇旱災的頻率最高,2022 年,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和肯亞遭逢 40 年來最嚴重乾旱,超過 1,800 萬人陷入嚴重飢荒。同一年,美國 43% 以上地區在 7 月底時處於乾旱狀態,超過 1.3 億人受到影響,損失相當於 26 個臺灣面積的農作。2023 年,亞馬遜雨林竟出現河域乾涸現象,而臺灣在近年來也越來越常出現缺水問題,不僅影響民生,也使半導體晶片生產面臨風險。(延伸閱讀:為什麼全球缺水、乾旱頻發?面對日趨嚴重的極端天氣,可以怎麼做?

2023年10月,本應潮濕的亞馬遜雨林竟出現乾旱現象,原本的河域露出底部砂土,對當地人民和生態造成衝擊。
2023年10月,本應潮濕的亞馬遜雨林竟出現乾旱現象,原本的河域露出底部砂土,對當地人民和生態造成衝擊。

全球「世界環境日」活動

為了喚醒公眾關注與保護環境的意識,UNEP 在全球各地逐步展開行動,包含於喀麥隆投注資源加強保護生物多樣地區、永續管理剛果盆地森林、在沙烏地阿拉伯種植 100 億棵樹並劃設 30% 土地為自然保護區等。

復育自然能使生命復甦,幫助貧窮地區更具備對抗極端天氣的韌性,也可增加土地的儲碳功能,減緩氣候變遷。據估計,只要修復 15% 土地,並停止更多破壞,將可能阻止 60% 預期的物種滅絕

修復土地的方式包含杜絕濫伐、有效管理土地用途、友善且永續的農耕方式、保護自然棲地、減少開發,以及阻止污染與破壞水源等。(延伸閱讀:「野化」是復育自然的有效方式!城市也能守護生物多樣性

自然生態農法可幫助土地重拾養分,有助環境和生態。
自然生態農法可幫助土地重拾養分,有助環境和生態。

近年世界環境日主題

2023:「塑戰速決」(Beat Plastic Pollution)─象牙海岸共和國

2022:「只有一個地球」(Only One Earth)─瑞典

2021:「恢復生態系統」(Ecosystem Restoration)─巴西斯坦

2020:「自然為本」(Time for Nature)─哥倫比亞

2019:「對抗空氣汙染」(Beat Air Pollution)─中國

2018:「塑戰速決」(Beat Plastic Pollution)─印度

2017:「我與自然」(I’m With Nature)─加拿大

2016:「為生命吶喊」(Wild for Life)─安哥拉

響應世界環境日,您可以這樣做

如果您想在生活中為世界環境日出分力,或是帶動您的家人、朋友、同事、社團一同響應世界環境日,以下提供一些點子,邀您一起用更友善的生活方式,關懷我們的地球。

環保主題參訪

實地參訪環保和永續相關主題的場所,例如太陽能光電場、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的企業展覽、環保回收站、造訪環保或生態相關 NGO、食農教育活動、濕地或森林保護區導覽等,由專業人員為您說明講解,增進環保相關知識,也透過實際體驗認識環境議題,寓教於樂。(延伸閱讀:綠色和平氣候與環境教育平台

舉辦無塑聚會

無塑野餐可以享受舒服的戶外環境、悉心準備的美食,同時實踐零廢棄生活。
無塑野餐可以享受舒服的戶外環境、悉心準備的美食,同時實踐零廢棄生活。

依照您的條件和期待舉辦一場「無塑派對」吧!無論您想聚餐、逛街、看電影、踏青或玩遊戲,您可以與親友挑戰一整天避免使用一次性塑膠,例如使用循環餐具。一起發揮創意,度過有趣又環保的一天吧!(延伸閱讀:減塑生活從「可重複使用」取代「一次即丟」開始

清潔自然環境

參加淨山、淨河或淨灘活動,無論是自主發起或加入志工活動【成為綠色和平志工】,親眼見證大自然遭受污染的現況,並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再透過您的心得分享,讓更多人一起關心我們的地球。(註:要注意安全喔!)

根據綠色和平志工的統計,當天在臺中筏子溪共清除64公斤垃圾,其中包括500根煙蒂、大量食品包裝袋、外帶盒。
根據綠色和平志工的統計,當天在臺中筏子溪共清除64公斤垃圾,其中包括500根煙蒂、大量食品包裝袋、外帶盒。

美味蔬食巡禮

臺灣的蔬食選擇豐富多元,您可以搜尋一間感興趣的蔬食餐廳,邀親友一起嘗鮮,或是親自下廚,烹煮可口的蔬食菜餚,透過少肉多蔬減少環境負擔、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延伸閱讀:低碳飲食是什麼?低碳水還是低碳排?這樣吃健康又環保!

支持環保行動

您可以選擇您關心的環保議題,無論是棲地保護、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再生能源發展或綠能科技,以捐款支持相關 NGO 或保育計畫,甚至是購置太陽能發電系統,做出最實質的環保投資。

縱使科技發展快速、探索外星技術不斷提升,您我都清楚:地球只有一個

。唯有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從源頭減少污染和破壞、支持永續的社會發展模式,才是對未來最有保障的選擇。

綠色生活行動指南手冊
綠色生活行動指南手冊

延伸閱讀:

The post 2024世界環境日:以行動修復土地,對抗乾旱危機 appeared first on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