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共識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2024大選,賴清德以四成得票率勝選,這是脆弱的「相對多數」。選舉是人民權力的委託,選民雖不見得認同候選人的每一項政見,但既然投下這一票,就代表概括式的授權。從這個角度看,2024建立了下列的台灣「六成共識」: 第一項共識,「兩岸同屬中華民國」。侯友宜主張「合乎憲法的九二共識」,也就是一中各表;柯文哲承認修法前,「大陸地區是中華民國領土」。六成台灣人民投給侯友宜與柯文哲,就是概括授權現狀下「兩岸非國與國關係」,台獨已是社會少數。

第二項共識,侯友宜與柯文哲都主張「核電延役」,這也得到了多數民意的授權。至於高階核廢料,侯友宜主張「打到地底下」,趙少康說「美國怎麼處理台灣就怎麼處理」,柯文哲認為「長期處理的確有困難,但是40年內是可以處理」(意指先放在乾式貯存場)。要追根究柢,三人的答案都還可以挑毛病,但不讓核電延役,毛病更大。

第三項共識,是還中天一個公道。侯友宜說「當選把NCC打掉重練,把中天的公平正義找回來」,柯文哲說「民進黨一邊紀念鄭南榕,一邊關中天,精神分裂」。投給侯柯的六成民意,不見得都同意中天的言論,但是認可「保障中天的言論自由」,民主的價值總是能得到最後的勝利。

第四項,則是「百分之百」的台灣共識:不僅侯、柯都譴責「卡管案」,就連賴清德都撇清「管中閔能就任台大校長,是他擔任行政院長時核定的」。侯、柯、賴都認為管中閔應就任台大校長,台灣社會已經論定,「卡管」是錯的。

上述共識證明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多數民意不認同民進黨的施政,賴清德勝選不在民進黨有多了不起,而在在野不團結。(作者為政智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