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總統大選》前區議會議員徐百弟參選立委 盼提升台灣對香港關注度

不同於2020年我國大選對香港局勢的關注,這次參選各黨幾乎未談及香港,而曾當過17年香港區議會議員、已高齡72歲的徐百弟披上台灣維新戰袍,角逐新北市第一選區立法委員席次。儘管知道自己勝算不大,但他希望藉由投入選舉,不只想讓台灣人重視香港議題,同時鼓勵在台港人參政。

👉 看Yahoo奇摩新聞2024總統大選專題 掌握即時選情

受到2019年「反送中」運動影響,香港民主派在同年區議會選舉中大勝,但中國2020年6月實施《港區國安會》,隔年修改宣誓條例,導致多名議員請辭和宣誓無效而遭免職。香港政府5月進行區議會選制改革,大幅削減區議會直選席次,並於12月10日舉行的選舉採用新制度。

《日本時報》26日引述徐百弟(Chui Pak-tai)說法稱,這次香港區議會是個「笑話」且「不是真的選舉」,因為投票率不到3成,寫下新低紀錄,更只有「愛國者」具參選資格。他直言:「香港人感到厭惡,卻沒辦法走上街頭,所以用行動來表現(他們看法)。」

<cite>2023年12月10日,香港舉行區議會選舉。(美聯社)</cite>
2023年12月10日,香港舉行區議會選舉。(美聯社)

徐百弟1952年出生,自1994年開始出任黃大仙區議會彩雲西選區議員,起初是代表民主黨參選,之後和黨內少壯派投入泛民主派政黨「前線」,而該黨2008年與民主黨合併,徐百弟也重回民主黨,2011年尋求連任失利。他2021年取得台灣身分證,擁有我國選舉和被選舉權。

希望參選提升台灣對香港關注度

自由亞洲電台(RFA)香港《明報》美國之音(VOA)到《日本時報》等外國媒體專訪,徐百弟表明自知勝算不大,但參選目的是提升台灣人對香港的關注。他告訴《日本時報》,香港價值是結合「中西文化,這能創造整合,減少衝突」,並希望在這次選舉中推廣此價值。

徐百弟在RFA訪問中強調,台灣社會對香港人來台定居有些誤解,而5月傳出我國有意修改《港澳居民進入台灣及居留許可辦法》,把原本居留滿1年即可申請定居,改為比照其他外國人士居留至少4年才可申請定居。他強調,香港人來台定居不是搶資源和社會福利,「我們本來可有很多貢獻」。

<cite>香港國安法:中國五星旗與香港紫荊花旗。(資料照,AP)</cite>
香港國安法:中國五星旗與香港紫荊花旗。(資料照,AP)

VOA指出,針對中國實施《港區國安會》,我國大陸委員會2020年8月宣布加強香港人來台居留審查,且統計顯示2023年截至10月申請人數僅5627人,比起2021年的11173人和2022年的8945人是大幅減少。徐百弟向VOA直言,台灣的做法讓來台的香港人受到二次傷害。

徐百弟更說,由於在台香港人選票不多,所以主要大黨都未關注香港議題,而他希望藉由這次參選,不單是給在台香港人多個選擇,也是鼓勵他們參與台灣政治。VOA引據我國內政部資料稱,2016至2022年間約有10000名香港、澳門人士入台灣戶籍,其中約7600人是有投票權的20歲以上者。

台灣基進港裔成員有意未來參選

徐百弟告訴《明報》,從台灣維新詢問代表參選意願,到做出決定並正式登記宣布,前後只有20多天。他表示,除了新台幣20萬元選舉保證金,預計再花費約新台幣10萬元打選戰,總計30多萬元是自掏腰包,因為在台香港人經濟狀況一般,自己也認為沒必要募款。

<cite>2023年12月20日,台灣基進至中選會進行不分區立委選舉政黨號次抽籤。(顏麟宇攝)</cite>
2023年12月20日,台灣基進至中選會進行不分區立委選舉政黨號次抽籤。(顏麟宇攝)

「沒有(香港)人夠膽在這(台灣)選舉」,在香港擁有數年選舉經驗的徐百弟向VOA坦言,「因為選舉在這裡已很明確,用經濟能力、用(政黨)加權的勢力來操作,所以要找到一個選舉的位置(定位)很不容易」。他估計,在該選區有投票權的香港人不到1000人,因此要勝出是不可能的任務。

另外,由於台灣民眾黨原有意提名台灣新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已移居台灣30年的中國配偶徐春鶯為不分區立法委員候選人,台灣基進11月象徵性提名其國際部專員、香港新住民康駿銘為不分區立委候選人,但他入我國籍尚未滿10年,依法無被選舉權,因此是象徵性提名,凸顯新住民不只有一種聲音。

康駿銘11月接受海外香港人網媒《同文》(Commons)專訪時表明,希望10年後競選我國立法委員。他也告訴《明報》,參選是本來就想做的事,「因為我認為香港的經驗對台灣是重要的」,並稱參選是對台灣有所奉獻的方法之一,可透過在香港的經驗,提供台灣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視角看待問題。

更多風傳媒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凱旋苑爭議 侯辦:侯友宜太太婚前就繼承 出租與獨子過世有關
總統政見會交鋒 民進黨:柯提的都正在做 侯提的藍8年前都不做
柯轟綠卡管、抄論文「品德教育最爛示範」
總統大選教團提問 賴清德、柯文哲都願加碼高教
柯文哲主張以多元管道培育雙語師資 國發會:這是該會與教育部目前推動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