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選/政府編列1201億救少子化 民團:補助忽略6到18歲

下班一起下廚,分享工作點滴,年僅30初頭的許小姐跟王先生在台北租房生活,兩人交往兩年,事業和感情穩定,有步入婚姻的打算,但生小孩不在目前人生規劃,因為高房價、低薪以及教育經費金額龐大,讓他們卻步。

民眾許小姐說:「不是就是物價也漲,然後薪水可能漲得還不夠多這樣,然後當然是薪水的部分,那育嬰補助的部分,可能就不是這麼一次性,他可能是有規劃的,比如說,除了公托以外,可能私立托兒園也能夠有補助。」

王先生也說:「栽培一個小孩就是不光是給他吃住,你可能還要給他一些良好的教育費,甚至現在幾乎每個小孩都在補習。那我可能,現在補習費也看到一些調查,可能一個國中生,光補三科一學期就要10幾萬元。」

整理架上衣物,自己在台北開店當老闆、身兼兩份工作的黃先生,努力衝刺事業,與女友有共識要結婚,但不考慮生小孩,坦言兩人的經濟能力要同時負擔房子跟孩子太困難。

民眾黃先生表示,「你找一個3、40年的房子好了,位置還可以,但也是要1600到1800以上,才有這樣的房子。那一般年輕人要怎麼樣去得到1500到1800這樣的錢,難不成就要背3、40年的房貸嗎。那如果你今天要背3、40年的房貸,然後你又要生1個小孩,這樣的話,你1個月開銷跟負擔就是很重。」

台灣少子化是國安危機,出生數連續8年下降,內政部最新統計今(2023)年前3季新生兒人數只有8萬9652人,今年一整年新生兒人數恐低於去(2022)年的13萬8956人,恐探歷史新低。

從粗出生率看,今年上半年最敢生的縣市,第1名是彰化縣、第2是桃園市,而最不願生的是基隆市和苗栗縣。

兒福聯盟政策中心副處長李宏文表示,「房價過高、買不起房,或者是這個租屋的成本非常高,包括比如育嬰留停,這些彈性工時種種,所謂的號稱友善育兒家長政策,我會根本連申請都不敢提出來,我如果請了,會不會遭到白眼。」

政府因應少子化,明年編列史上最高1201億元預算,外界質疑多數補助集中在0到6歲,6到18歲反倒被疏忽。尤其各縣市比拚發生育紅包,但催生補貼政策真會影響生育率嗎?

兒福聯盟政策中心副處長李宏文則表示,「那日本早在安倍晉三的首相年代,他們的兒童津貼就已經可以發放到所謂的15歲,那岸田文雄首相上來之後,今年6月他們更提出說要擴大到18歲。」

總統參選人也提解方,賴清德要編列補助人工生殖的費用,延續「0到6歲國家和你一起養」政策;侯友宜提出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保障全薪,生3胎以上,給補助100萬元。

柯文哲認為,先推動空屋稅、囤屋稅等稅制,壓制房價;郭台銘鴻海員工生一胎可月領15000元,認為國家也要有獎勵制度,還出奇招,同時補助生小孩跟領養毛小孩。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表示,「在住家附近就可以找到保母,而且是平價、安心,符合家長合理工時的才可以讓爸媽生了孩子之後,不用因為照顧小孩而辭職。」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表示,歐美各國改善少子化,主要透過促進性別平等,增加男性育嬰留停補助,提高男性參與。

政府必須落實跨部會合作,才有望讓台灣擺脫國際生育吊車尾。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去年台灣新生兒再創新低 社福團體籲廣設公共化幼兒園
學費降低、育兒津貼加倍 行政院宣布8月上路
上半年新生兒8.5萬人 較去年同期再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