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總統大選有3大變數?資深媒體人:得年輕人未必得天下

記者李俊毅/綜合報導

針對明年選舉藍白合的風聲不斷,民眾黨提出以第三方民調選出最強人選,輸的退選。但有資深媒體人分析直言,目前所有的民調都指向民進黨的賴清德穩居第一,但賴清德未必真能躺著選,因在2024大選可能還隱藏著一些變數。在部分民調中,侯友宜的支持者意見無法在手機民調中顯現,可能讓侯的支持度被大幅低估。

外界關注最後侯友宜(左)和柯文哲(右)是否會搭檔參選2024總統大選。(圖/資料照)
外界關注最後侯友宜(左)和柯文哲(右)是否會搭檔參選2024總統大選。(圖/資料照)

《信傳媒》總編輯、資深媒體人張瀞文28日在《信傳媒》撰文,近幾個月來,所有有關2024大選的民調,不管賴侯柯「三腳督」或是賴侯柯郭「四腳督」,都顯示賴清德位居第一,但是所有民調卻又都顯示柯文哲以壓倒性的比例獲得年輕人的支持。換言之,今年年輕人最支持的人選並非目前民調第一名的候選人,這讓2024大選有了與過去不一樣的變數。

張瀞文分析,或許會有人好奇,2024是否是近10年來選舉中,第一次出現「年輕人支持的不是民調第一名」的情況?她認為,結果並非如此,因為早在去年(2022年)11月的台北市長選舉,就出現了年輕人支持候選人與民調第一候選人不一致的情況。她指出,當時蔣萬安、陳時中、黃珊珊呈現三腳督選情,選前民間所有民調都顯示國民黨蔣萬安第一,民眾黨黃珊珊與民進黨陳時中則是互有領先,兩人在搶第二名。以市話為主的民調,陳時中領先黃珊珊珊取得第二名,但如果是一半市話一半手機的民調,黃珊珊就會超陳時中成為第二名。因此,當時民調穩居第一名是蔣萬安,但年輕人最青睞的是黃珊珊。後來選舉的結果,由民調第一的蔣萬安勝出,陳時中第二、年輕人青睞的黃珊珊落到第三名。

蔣萬安、黃珊珊、陳時中。(圖/中天新聞資料照)
蔣萬安、黃珊珊、陳時中。(圖/中天新聞資料照)

張瀞文並引述一位民調專家說法指出,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關鍵就在於投票率」。2016、2020兩次總統大選受到了太陽花學運以及反送中運動的影響,2016年整體投票率是66%,但是2020年受到香港反送中效應的影響,讓那次的大選整體投票率衝高到74%,讓蔡衝出了史上最高817萬票,中選會的研究年輕人投票率高達七成。換言之,投票率70%是個指標,超過七成的投票率就代表年輕人傾巢而出。

該民調專家續指,去年九合一選舉,六都與各縣市的平均投票率僅約61.22%,台北市66%投票率算是六都當中較高的縣市,不過也沒有超過70%,這樣的結果顯示,許多原本在手機民調裡表態挺黃珊珊的年輕人最後並沒有真正出來投票,這也反應出年輕人的投票率偏低以及不確定性。此外,去年的台北市長選舉,年輕人並沒有很強烈的動機或是仇恨值,「一定不要讓蔣萬安當選」。加上蔣萬安團隊一路在競選策略上,始終小心翼翼維持好形象,只針對政策批評,走中道路線不罵人也不攻擊人,使年輕人並未對蔣萬安反感。

分析總結認為,而2024大選全手機民調結果,對侯友宜最是不利,也最不公平。就手機民調呈現的方式與結果來看,年輕族群接觸率提高、高齡族群接觸變少,但投票日當天,真正出門投票的「投票部隊」是中高齡族群。年輕人在民調中表態意願高,單投票率不穩定、甚至是偏低的。也因此,侯友宜的支持者年齡因分布最高,在手機民調中受影響最大。在這種結構下,柯文哲的支持度容易被膨脹、聲量被放大,而侯友宜的支持者則被大幅低估。甚至有不少轉為隱性、不表態,這一群挺侯的人,他們的意見無法在手機民調中顯現,甚至形成「沈默螺旋」,這很難透過「加權」來優化抽樣的代表性。

侯友宜(左)和柯文哲(右)。(圖/資料照)
侯友宜(左)和柯文哲(右)。(圖/資料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長期針對2024總統大選進行支持度分析的民調專家戴立安,過去曾在網路節目中表示,民調上因為單一事件造成的波動,通常是暫時現象,候選人接下來的表現還是會影響支持度。

對於民眾黨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陳智菡昨(29日)拋出「第三方民調,推出在野最強人選,輸的退選」震撼彈。台北市長蔣萬安同日表示,會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見面交換意見,最重要是團結勝選。

延伸閱讀
國造「海鯤艦」帆罩外殼浮起?台船團隊:瘦馬現象
涉詐領助理費「前主任3人全認罪」!高虹安首度回應了
國造潛艦「海鯤號」缺少2裝備就急著下水?海軍司令部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