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總統大選/三位候選人「女性職涯」政見,誰能改善妳的痛點?

2024 總統大選確定三角督開戰,選民你我都希望在一片政治口水中能看見候選人的實質政策,今天姊妹淘為全台灣女性提問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三黨總統候選人,針對攸關女性身處職場、家庭、育兒等遭遇的困境,讓我們一起看看候選人如何因應並提出政策解方?

日前科技旅行平台 Agoda 公布「2023 亞洲職場女性調查」,將近一半的台灣受訪者坦言玻璃天花板仍舊存在,三分之一受訪者曾因性別歧視而辭職,最希望改善項目分別是職場透明化、彈性工作環境、獲得機會的途徑,遠遠超過了薪資平等和育嬰假等,身為女性在職場上遭遇的各種隱形限制,妳認為哪一位候選人能改善妳的痛點呢?

職涯篇

侯友宜政策

持續推動女性治理:女性閣員比例達 40%,以及推動私部門「四成」女性擔任理監事、董事或主管,「30 % 是底線, 40% 是目標」。

落實女性數位賦權:強化女性 STEM 教育及 ICT 等科技教育的支持方案,同時在教育中融入 ESG 觀念,培養學生永續思維;並建立消除性別歧視的工作與社會環境,以確保女性在數位世界中擁有平等的機會和權利。

強化工作性別平等:透過性別平等與女性賦權,帶動企業 ESG 達標;強化勞動檢查,以確保男女員工同工同酬與平等的升遷機會,政策鼓勵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考慮性別平等因素,提供女性員工更多的彈性工時與遠距工作選擇。

每年六天生理假不扣薪

將原先一年「三天不併入病假」之生理假,增加至一年「六天不併入病假」計算。

侯友宜訴求推動私部門四成由女性擔任理監事、董事或主管。(圖片來源:侯友宜FB)
侯友宜訴求推動私部門四成由女性擔任理監事、董事或主管。(圖片來源:侯友宜FB)

賴清德政策

縮短女性勞工與男性勞工的薪資差距:台灣女性勞工平均薪資長期低於男性,2021 年兩者差距為 15.8%。將促進一定規模以上中大型企業定期公布內部勞工薪資性別差距資訊,透過資訊透明化帶動縮減薪資性別差距。

建立性別平等的職場環境:政府促進雇主將性別平等觀念落實於職場,從招募、升遷等避免限制特定性別,使不分性別的勞工都有平等發展機會,並持續落實《性別工作平等法》,促進職場性別平等。

促進女性決策參與,提升女性勞動價值:提升女性在決策層與管理層的參與、改善勞動條件使女性能夠久任職場。

因應數位時代,啟動性別平等教育2.0:推動多元全齡的性別平等教育,包含性教育、身體自主、情感教育、媒體識讀、數位性隱私、青春期教育、避孕教育、孕產教育等,一體規劃設計從學齡前兒童到終身學習的性平教育。

建立專業可信賴的性騷擾防治制度:在數位時代的教育過程中,減少性別刻板印象,強化尊重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之情感教育,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工作法》、《性騷擾防治法》,建構以被害人保護為中心,強化有效打擊加害人的裁罰處置、完備友善被害人的權益保障及服務、建立專業可信賴的性騷擾防治制度,確保性別平權落實。

促進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經濟安全:通過「健康憲章」,提出不同性別、年齡的醫療計畫:以生命週期關照不同性別在不同階段遭遇的健康議題,打造具性別觀點的健康政策。

將年金體系中各種職業別年金之期待權或請求權,納入離婚剩餘財產請求分配範圍,以符合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中「保障離婚配偶之經濟權利,肯定保障婚姻中經濟弱勢一方對婚姻及家務勞動之貢獻價值」的規定。

社會福利及社會安全政策應關注性別差異:從勞動、育兒、性別暴力、經濟安全到健康需求的各項施政,應關注女性經驗。

持續推動多元性別社會平權,增進同志家庭權益保障:在校園、職場、社會推動性別平等教育,落實性平措施,打造平權友善的生活環境,讓同志家庭平等的享有各項社會福利措施,以及自由發展的機會,追求一個不同性別認同都能「自在做自己」的平權社會。

經濟政策「創新經濟,智慧國家」:建立性別友善的科研環境,鼓勵女性投入STEM領域。

賴清德訴求「打造性別友善的勞動環境」。(圖片來源:賴清德FB)
賴清德訴求「打造性別友善的勞動環境」。(圖片來源:賴清德FB)

柯文哲政策

提升婦女職場權益,彌平性別薪資落差:政府有義務帶頭拔擢優秀女性菁英,無論是首長、主管、簡薦委升等,女性的比例都不低於1/3;在民間企業部分,將把北市經驗拓展到全台,公布職場性別平等指標,表揚落實性平企業。

兩性平權從家庭做起:尊重家庭照顧者貢獻,並由政府提供補助,同時推動育嬰假、親職假、家庭照護假,鼓勵兩性共同分攤養育照護責任。

柯文哲感謝妻陳佩琪承擔育兒辛勞,「事業上她已是成功女性,卻願意彌補我在家庭中不及格爸爸角色」。(圖片來源:柯文哲FB)
柯文哲感謝妻陳佩琪承擔育兒辛勞,「事業上她已是成功女性,卻願意彌補我在家庭中不及格爸爸角色」。(圖片來源:柯文哲FB)

行政院公布的《 2023性別圖像白皮書》,台灣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在 25-29 歲達高峰 89.9%(編按:勞動力參與率(%)= 勞動力/ 15 歲以上民間人口 ×100),高於其他主要國家,而後因婚育等因素影響,隨年齡增加連帶地急速下降,而 45-64 歲中高齡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為 53.2%,相較於 2020 年為 52.3%,顯見中高齡女性勞動力參與率提升。

根據 2021 年的統計,台灣擁有超過 532 萬女性勞動人口,然而選擇結婚、不結婚、生子與否也無形中牽動了每位女性下半輩子的命運,諸多挑戰舉凡來自返回職場的現實、以及無法兼顧事業與家庭的事實,只能仰賴社會變遷觀念的進步和職場的環境友善,逐漸實現女性職場烏托邦的夢想,讓所有女力發揮最大價值。

 

延伸閱讀

【姊妹淘獨家】2024總統大選/全台女性憑什麼「非你不投」 侯友宜、賴清德、柯文哲大PK

夏于喬、魏蔓、曾愷玹中招!7女星戀上超強發電機吳慷仁竟有這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