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臺北藝術節8/2將登場 今年主題「時間博物館」

2024臺北藝術節記者會大合照(圖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2024臺北藝術節記者會大合照(圖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邁入第26屆的臺北藝術節即將於8月2號到9月8號登場,今年的主題為「時間博物館」,包括9檔售票、1檔免費節目、2場免費駐地研究分享,共計40場次的演出,參演藝術家來自日本、法國、比利時、泰國、臺灣,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展現看待及處理歷史的多元角度。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蔡詩萍表示,臺北藝術節是每年夏天臺北表演藝術的盛事,多年來引進國際節目、支持國內團隊創作、並促成國內外藝文團隊跨領域創新作品。本屆的主題「時間博物館」,顯示了時間會過去,而藝術創作永遠有一代一代的新人接手,也是未來的希望。呼應本次主題,推出的節目主題包含經典重製、對女性處境的反思、時代集體與個體文化的壓抑,每一種都代表不同年代的詮釋。今年的節目多元,並且首度規劃近廿場的「北藝人物」、「北藝筆記」深度講座;同時,8月底至9月初搭配北藝中心國際活動舉辦的「臺灣表演藝術櫥窗計畫(Showcase)」,也有22個作品的精彩匯演,提供大眾更多元的方式參與今年的臺北藝術節。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王文儀提及,今年臺北藝術節的節目裡,有多位重量級的藝術家帶來精采的作品,如第廿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的導演黎煥雄、國家文藝獎得主導演王榮裕、前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Danse)總監暨編舞家瑪蒂德.莫尼葉(Mathilde Monnier),以及日本傳奇舞踏大師麿赤兒(Akaji Maro);而中生代與年輕藝術家的加入,則讓時間博物館背後象徵的「歷史」,有了不同的象限,劇場可以是重述歷史,也可以是生命的再回溯,或是架空歷史的想像,這些說故事的方式,都是劇場最迷人也是最重要的時刻。本次參與的藝術家橫跨世代,節目呈現出對於藝術家重要的時刻,同時提出其自身看法。如同最有價值的東西都會存放在博物館,今年臺北藝術節端出的節目就在「時間博物館」的脈絡呈現。

 

臺北藝術節策展人林人中指出,當代文化的活力來自於觀點的開放與相互激盪。這次時間博物館的英文命題「Embodying Theirstories」—強調的是經由劇場的想像力,將眾人的故事記憶重新書寫。當歷史(history)不再是他的(his)時候,每一次無可複製的展演、行動及經驗都成了一次活檔案的現身,而「時間博物館」希望能邀請大家走進劇場,感受那絕無僅有的時刻,思辨歷史,並與台上台下的眾人共同創造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