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2024「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頒獎典禮登場 參賽作品創歷年新高

▲連續舉辦八屆的2024「<a class="link " href="https://tw.news.yahoo.com/tag/國家地理雜誌" data-i13n="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 data-ylk="slk:國家地理雜誌;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itc:0">國家地理雜誌</a>臺灣攝影大賽」,今年共有10,205件參賽,作品品質更勝以往。(圖/國家地理雜誌提供)。
▲連續舉辦八屆的2024「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今年共有10,205件參賽,作品品質更勝以往。(圖/國家地理雜誌提供)。

【民眾新聞-張嘉誠/綜合報導】

2024「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頒獎典禮於8月24日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隆重登場。今年的攝影大賽徵集到來自3,566位專業攝影師與愛好者的10,205件優質作品。頒獎當天更邀請到國際知名生態攝影師提姆.雷曼(Tim Laman)蒞臨現場進行專題演講。

精彩瞬間,喚醒臺灣陸海空之美

由《國家地理》雜誌、大石國際文化主辦的「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邁入第八屆。今年首次開辦的星空組,分成星景、深空、太陽系三項。本次比賽參賽件數成長近一倍,大賽分為人物、地方、自然、星空、生態環境、青少年六個組別,評審由國家地理著名生態攝影師提姆.雷曼(Tim Laman)、環境紀錄片導演柯金源、《國家地理》雜誌特約攝影師陳郁文以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總編輯李永適共同擔任;星空組為國際星空攝影名師Babak Tafreshi、香港星攝名師不動明王(Vincent Cheng)以及中央研究院天文所王為豪博士共同擔任。

▲(左起)知名生態環境導演柯金源、緯創資通林憲銘董事長、國際知名生態攝影師提姆.雷曼(Tim Laman)、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李永適、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劉志安、《國家地理》雜誌特約攝影師陳郁文合影。(圖/國家地理雜誌提供)
▲(左起)知名生態環境導演柯金源、緯創資通林憲銘董事長、國際知名生態攝影師提姆.雷曼(Tim Laman)、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李永適、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劉志安、《國家地理》雜誌特約攝影師陳郁文合影。(圖/國家地理雜誌提供)

《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李永適:「感謝緯創人文基金會的大力支持,本次『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很高興看見參賽件數持續增加,作品整體水準持續提高。」而甫獲得Time時代雜誌全球最永續企業,(World's Most Sustainable Companies of 2024)的緯創資通所創的緯創人文基金會,連續3年擔任「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的獨家贊助,董事長林憲銘致詞時表示,希望透過跟國家地理雜誌的合作,呼籲更多人一起學習尊重和平共處的自然環境。為了喚起公民對於環境保育的意識,「生態環境組」冠軍除獲得獎金及獎品外,還能接受環境紀錄片導演柯金源一對一指導,傳授攝影經驗與技巧,完成生態環境報導任務。

而今年首次增設的星空攝影組,以多樣的視角展現夜空的壯麗與神祕。李永適總編輯表示,臺灣擁有優越的天文攝影環境和國際認證的暗空公園,未來將更有信心將此賽事持續辦下去。

恢復鳥類攝影,重申攝影倫理

鑑於去年媒體揭露的「拍鳥產業鏈」問題,今年大賽恢復了鳥類攝影作品的收件,並強調攝影倫理的重要性。參賽者須簽署友善拍攝「鳥類生態攝影十大準則」,包含不隨意散布稀有鳥類棲息位置、不捕捉或綑綁、不驚擾、不餵食、不播放鳥音、保持距離、不使用無人機、不使用閃光燈直射、尊重鳥類棲地、不移動或移除巢位周圍的任何東西。李永適總編輯強調,這次參賽者簽署倫理聲明後,不僅沒有發現存在違反規範疑慮的作品,鳥類攝影水準也大幅提昇,這表示自然保育理念有成功被傳遞出去。

▲今年大賽組別包括:緯創人文基金會專設的生態環境組、此屆首次增設的星空組、以及循往例常設的人物、地方、自然、青少年組,共分為六個組別。圖中為各組冠軍與得獎作品。(圖/國家地理雜誌提供)
▲今年大賽組別包括:緯創人文基金會專設的生態環境組、此屆首次增設的星空組、以及循往例常設的人物、地方、自然、青少年組,共分為六個組別。圖中為各組冠軍與得獎作品。(圖/國家地理雜誌提供)

提姆.雷曼專場 「鳥類星球:攝影之旅」

頒獎典禮當天也特別邀請國際鳥類攝影權威提姆.雷曼發表專題演講「鳥類星球:攝影之旅」。提姆.雷曼為野生動物攝影大師、電影製片人和野外生物學家,曾獲2016年野生動物攝影師年度獎、各項攝影大獎及2019年艾美獎最佳攝影提名。

1888年創刊的《國家地理》雜誌至今已有136年歷史,致力於以影像記錄人文與生態故事。「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為臺灣的攝影愛好者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通過影像講述生態環境保育的重要性。讓全民透過不同視角,看見臺灣美麗的陸海空影像,並感受到影像背後所傳遞的永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