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609慈濟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今天」單元,回顧6月9日這一天。俄烏戰爭之下,2022年波蘭盧布林友誼之家啟用,跨宗教慈善組織合作,台灣青年共同協助,援助烏克蘭難民。

2022年6月9日 波蘭盧布林友誼之家啟用

盧布林省文化中心轉型為,服務烏克蘭難民的新據點,由明愛會統合,邀請非營利組織進駐,包括慈濟。

啟用隔天,慈濟展開購物卡及毛毯發放

NS

3個月後慈濟和明愛會展開中長期合作,為無工作能力的長輩,提供生活物資。

明愛會職員安納塔西亞:「這些老人家沒有工作機會,所以沒有收入,

因為他們的年紀大了,所以我們很高興,(和你們合作)幫助他們

台灣留學生 呂同學:「來慈濟做這個活動 這些長輩們,領到了食物跟蔬菜之後,也對於我們慈濟非常非常感謝。」

奧地利慈濟志工 游慈直:「看到這裡的(留)學生,跟烏克蘭志工那麼用心,

真的很感動。」

跨宗教慈善組織合作,台灣青年共同協助,持續援助烏克蘭難民。

2021年6月9日 莫三比克天主教大學禮堂落成

伊代風災後,慈濟在莫三比克計畫援建23所學校,貝拉市天主教大學是第一所完成援建的學校,透過網路,花蓮與莫三比克兩地連線,共同見證落成啟用儀式。

天主教大學校長FILIPE SUNGO:「這無疑是莫三比克天主教大學與慈濟合作關係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林靜憪:「希望這次我們雙方的合作,是一個最好的起步。」

2019年伊代氣旋橫掃貝拉市,造成嚴重災情,天主教大學禮堂的屋頂被吹走,教室也不堪使用,當時校長是無償提供慈濟舉辦義診。

慈濟志工 蔡岱霖:「它的禮堂,還有10間教室毀損,不捨他們的醫學生在這樣的環境,是沒有辦法再繼續上課的。」

除了學校,也要援建4個大愛村,讓老弱婦孺能優先入住,躲避寒冬。

2017年6月9日 國際醫療典範獎

台灣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表揚長期投入國際醫療的團隊和醫師,台北慈濟醫院人醫會,獲得第二屆國際醫療典範團體獎肯定。

台北慈濟醫院院長 趙有誠:「許多的苦難,如果能夠全方位地來全人地照顧的話,才能夠讓他們有機會重新站起來。」

2018年,當時成立25年的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也因人道關懷和卓越醫療技術,拿到這項殊榮。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 許文林:「最完整的華裔資料在我們這裡,因為我們這裡 全世界的,任何的華人資料幾乎都有。

國際醫療典範獎,花蓮慈院積極與東南亞國家合作,展開跨國醫療,在2021年也獲獎。

花蓮慈院國際醫學中心主任 李啟誠:「我們也是會善用視訊的論壇,跟東南亞,跟菲律賓,以及全球的國際醫療來互動來學習。」

1995年6月9日 王俠軍贈觀世音聖像

桌上的觀世音菩薩聖像,是由台灣藝術家王俠軍創作水晶作品贈予慈濟。

1997為了感恩大體老師的奉獻,慈濟大學延請王俠軍,打造水晶玻璃骨灰盒以裝置靈骨,製作袖珍版靜思堂,表面施以霧面處理,呈現莊嚴感,安奉於慈濟大學大捨堂。

從琉璃到瓷器,兩種易碎材質,他面對創作挫折,靠的是上人的靜思語。

台灣藝術家 王俠軍(2009):「最大的鼓舞就是 甘願做 歡喜受,不管以前做玻璃或是現在的瓷器,最後完成的時候 你覺得那種振奮,喜悅,我想很難形容。」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早安慈濟情│日本強震五個多月 再發放見舞金注活水
慈濟見舞金發放 能登居民獲得力量重新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