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03-2024/6/09】闢謠TOP10

延續上月有多則「6月起交通新制」傳言,本周換生活類的6月新制謠言上陣;除此之外,本周還有疫情相關的舊謠言再次流傳,而政治類型的傳言也值得關注:

|本周政治焦點:撤僑假訊息、政治人物手機信令言論引爭議

當有重大國際戰事發生時,各國可能會發布撤僑行動,而假的撤僑訊息也足以擾亂人心。近期有訊息稱「為戰爭而準備,AIT處長將說明戰爭爆發時撤僑行動」;此謠言引用AIT發的電子郵件內容,自行加上中文說明「撤僑行動」,實際上此信件是通知例行的座談會,與撤僑無關。

以撤僑通知連結台灣將遇戰事、營造緊張氣氛的謠言手法,並不罕見。2022年8月裴洛西訪台時,社群曾流傳中國要撤離在台灣的中國公民;烏俄升溫的情勢中,也流傳美國要從俄羅斯撤僑是要開戰等錯誤訊息。

5月時有政治人物在政論節目談及可用手機基地台掌握參加青鳥抗爭行動參與者年齡,並可與其他政治活動參與者相互比對,引發社會討論。民眾想知道透過手機訊號是不是真的能比對群眾屬性?查核報吿訪談多位專家後發現,以技術門檻來說,確實可使用手機信令結合電信業者的資料庫進行分析,儘管這些個資運用須做到「去識別化」,但從個資保護觀點來說,目前法令解釋模糊,可能導致電信大數據以「假名化」為由、遭致濫用。

|疫情傳言捲土重來 近期無明顯黴漿菌疫情

過去一周瘋傳一段訊息稱「昨晚新聞報導,黴漿菌已入侵台灣」,引起民眾擔憂是否有新的疫情發生。實際上這是舊傳言,去年11月就出現,當時台灣媒體因應中國黴漿菌疫情有許多報導,引起民眾恐慌。但黴漿菌其實本是造成社區肺炎的致病菌之一,並沒有「入侵台灣」等情事,台灣疫情也沒有特殊狀況。

現在路上還是很多民眾戴著口罩,近期一段與口罩相關的舊謠言也十分熱傳。傳言稱戴口罩會吸進更多二氧化碳影響血液循環,胃食道逆流者還可能導致肺阻塞?這些說法都沒有科學根據。專家提醒,若戴口罩感到不適,脫下後就會恢復,並不會累積造成傷害,而肺阻塞與戴口罩也無關聯。

|你不知道的六月新制?被扭曲的臉書實名制與電費計價謠言

近期Tiktok有多個帳號,都發布類似影片稱「臉書6月就不能使用了」,也在LINE熱傳。這些影片用聳動標題誤導大眾,讓大家以為臉書不能用了;實際上這是臉書因應政府防詐政策,未來將推動「廣告實名制」,要求用戶通過實名認證才能投放廣告;一般個人使用臉書不會受影響。

6月開始台電循例實施夏月電價制度,每年的這個時間點,電價謠言就會跟著擴散。在6月前,有網路謠言意圖混淆視聽,稱電費將要改成「分段計價」,錯誤指稱不同時間區間會有不同的計算方式;實際上這是去年就在中國流傳的謠言,並在今年流入台灣,仔細檢視可發現傳言用語「谷峰計價」、「分段計價」都不是台灣慣用的用詞。

特別感謝排行榜技術提供:#資策會軟體技術研究院

特別感謝排行榜資料來源:#Cofacts真的假的資料庫

【❌錯誤】網傳:昨晚新聞報導,黴漿菌已入侵台灣?

【❌錯誤】網傳:AIT處長將舉辦會議,說明撤僑行動?

【🟦事實釐清】網傳:手機訊號可分析抗議群眾屬性?

【❌易生誤解】影片:6月臉書就無法使用了?

【❌假借冠名】影片:最難掛號的骨科名醫說明如何保護膝關節?

【❌錯誤】影片:新加坡酒駕鞭刑,女子被打胸?

【❌錯誤】網傳:6月起電價取消谷峰計價,改成分段計價?

【❌錯誤】網傳:長期戴口罩影響血液循環、增加肺阻塞風險?

【🟦事實釐清】網傳:被強酸強鹼噴到或淋到時要如何處理?

【❌錯誤】網傳:警察人事條例第35條修正草案已三讀通過?

 

(記者:吳仲安;責任編輯:陳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