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歐洲都市能實現氣候中和嗎?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世界各國政府紛紛承諾至2050年停止污染性碳排放之際,許多歐洲城市承諾將在2030年達到這一目標。也就是說,從現在算起還剩7年的時間。

歐盟希望包括巴黎、馬德裡和阿姆斯特丹在內的100個城市在2030年末實現碳中和。柏林雖然不在名單之列,但仍於3月份舉行了一場提早實現碳中和的全民公投。盡管贊成票數以微弱優勢領先於反對票數,但因總體投票率過低,公投失敗。

要想在2030年實現這一目標,城市需對市民的起居,食住行等各方面做出前所未有的調整和改變。在交通和建築領域,存在實現這一目標的技術。但對於工業和農業而言,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則不那麼明晰。

支持提早達到目標的人和科學家都指出,2030年實現淨零排放,將使空氣迅速得到清潔,令街道更安全、建築更舒適。

“二氧化碳排放不僅會引發環境問題,還會限制我們的生活方式,”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科學家朱莉婭·埃普(Julia Epp)表示,“我們只是需要拿出更大的雄心壯志。”

為什麼城市要在2030年實現淨零排放?

為了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不超過1.5攝氏度。這也是各國領導人承諾限制全球變暖的目標——為此人類必須迅速減少污染。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認為,各國需在本世紀中葉將碳排放降至淨零。淨零意味著必須吸收掉排放到大氣中同等多的碳。然而去除二氧化碳的技術有限,科學家不確定能吸收多少排放。

盡管如此,這一發現仍促使100多個國家制定了在2050年左右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污染最嚴重的富裕國家,尤其是歐洲和北美國家,需加快行動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雖然2050年是全球平均目標年份,但幾乎所有國家都簽署了《巴黎協定》,該氣候變化協定承認各國負有“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專家表示,城市是加快采取氣候行動的理想目標,因為它們排放出高到不成比例的溫室氣體,部分原因在於城市人口更多,且往往有更高的經濟發展和財富水平。202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歐洲僅10個城市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佔歐洲大陸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7.5%。污染最嚴重的100個城市的排放量佔到總排放量的20%。

埃普說,歐洲城市擁有減排的資金和技術。 “做更多事情 - 或采取任何行動 - 總是必要和有益的,因為它將幫助我們實現氣候目標。”

2030年實現淨零排放是否容易?

盡管如此,要將一個城市的排放量降至零——或者只是接近於零——仍很困難。在交通領域,政府可以強制淘汰內燃機汽車,改善公共交通並使街道更便於步行。但實現能源供應電氣化則可能需要地區或國家的支持來進行變革。

“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進行相當深入和廣泛的動員。”領導歐盟城市淨零排放計劃(NetZero Cities)的托馬斯·奧斯多巴(Thomas Osdoba)說道。該項目支持112個城市實現這一目標,旨在幫助其成員克服結構、制度和文化障礙,並能經驗互通,取長補短。由於大多數城市尚在起步階段,成功的可能性猶未可知。

奧斯多巴表示,這是一個由創新推動的學習過程。“如果相當多的城市能夠實現指定目標,而更多的城市展現出他們能夠更快地達到這個目標,即使他們沒有在2030年完全實現目標,我也會將這個任務認定為是成功的。”

在某些領域,如重工業領域,技術解決方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例如目前,捕獲收集碳並將其安全封存在地下設施尚未能達到減少水泥廠碳足跡所需的效率。這使得全面脫碳對大部分工業城市而言是一個挑戰。

同樣的,像荷蘭鹿特丹和德國漢堡這樣的港口城市,在沒有來自國家或歐洲層面的幫助和支持下,也很難實現減排減污的目標。

越早開始行動,成功的機會越大

然而,“問題的關鍵不在於2030年這個目標,而在於開始采取行動的時間點。”柏林工業大學可持續發展經濟學教授費利克斯·克魯齊格(Felix Creutzig)說道。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於2012年起開始著手其2025年實現氣候中和的目標。該市氣候團隊的一位發言人告訴德國之聲,與2010年相比,該市預計到2025年將減少約82%的排放,主要來自供暖和電力。

該發言人表示,在交通運輸領域實現碳減排更加困難,此外自垃圾焚燒廠捕獲碳的計劃也將無法按時達成。“碳捕獲是一種高度可行的——可能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令垃圾焚燒廠實現碳中和的方法。”

盡管如此,如果哥本哈根能在15年內成功減排82%,那麼它將成為在該領域取得最大進展的城市之一。

“盡管哥本哈根在計劃上存在漏洞,但其整體時間框架使哥本哈根得以在2025年接近實現氣候中和,” 克魯齊格表示,“相較之下,現在才開始采取行動以在2030年實現氣候中和已經為時過晚。”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Ajit Niranj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