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淨零台灣1》我國能源政策準備好了嗎?

編按:全球都為降低地球溫度戮力啟動能源轉型,要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不過單就目前台灣總體能源政策看來,「台灣很可能成為全球第一批『暖化難民』,逃不過被海水淹沒的命運。」2010年紀錄片《±2℃-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示警台灣人民未來命運,12年過去,台灣13地平地站年平均氣溫不見減緩趨勢,反倒遽升快0.7℃,還衝得比全球平均溫度快。

近年來,世界各國相繼決定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目標。相對歐美國家起步較慢的台灣,也在今年3月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決定要從建築、運輸、工業、電力及負碳技術等方面努力,目標要根除目前約276百萬公噸的二氧化碳。

這五大面向最重要的排碳關鍵就是能源預備,目前台灣預計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要提高到60%到70%,氫氣9%到12%、火力發電則要全面搭配CCUS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技術,約占20%到27%,儲能的抽搐水力1%。然而,以2030年設立的短期目標檢視目前能源轉型進度,似乎落後不少。

再生能源雙王「光電」「風電」近五年執行率堪憂

「以2017年到2021年每年實際發電量除以目標值來看,近五年光電平均執行率只有82.3%,風電平均執行率更誇張『2成』,僅21.8%。」梁啟源說明,光電及風電近五年只以年平均增加1.2GW的速度發展,若要達到2030年近程目標增加到43.1GW,每年應該要以3.8GW加速前進才行。

但,再生雙王完全是靠天吃飯,光電有「間歇性」及「地域性」問題,風電又有「季節性」問題,再加上光電與風電單位面積發電量低,像北部太陽能板增設太多就不符合經濟效益,而台灣地狹人稠、地權問題又難以克服,目前只能靠「儲能」,達到供需平衡。

「不論是哪種儲能方式,只要經過轉換就會降低效能。」台電研究人員K(化名)分析,台灣最常見的抽蓄水力儲能,約有25%能量損失,儲能電池約有20%能量損失,轉成氫氣再發電則會有70%能量損失。梁啟源認為,儲電雖是解方,但電池放電時間短且成本高昂,「台電已虧損1500億,再不漲電價增設儲電花費一樣是全民埋單」。

因此,台電為了分散夜尖峰、減少轉換的能量耗損,努力從需求面管理用電,根據尖峰、半尖峰、離峰不同時間的供電成本,訂定不同費率,引導用電大戶調整用電時段。此外,台電也正努力與氣象專家發展AI技術,期望能結合大數據公司,預測太陽能負載、風速風向等細部資料,以達到節能效果。

氫能昂貴、CCUS(Carbon Capture, Storage, and Usage)技術發展不易

除了儲電設備昂貴,台灣要打造「氫能新經濟」也所費不貲。梁啟源估,目前直接進口氫價含運費是天然氣價格的三倍,但能產生的熱值卻不到天然氣的三分之一。若是以天然氣或煤氣產氫,又需搭配CCUS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技術處理二氧化碳,目前台灣有95%以上的氫氣是以此方式製造。

CCUS是要將捕捉到的一部分二氧化碳濃縮重組,另一部分打到3000公尺地層封存。K說,台灣缺乏上面縝密下面有孔隙可封存的地質結構,目前只探勘到台西盆地的彰濱工業區。梁啟源也提醒,CCUS的用電量會是發電量的三倍,若屆時發電占比要達到20%到27%,實際發電效果又會打折到14%到19%。

台電回應,目前燃氣混氫、燃煤混氨都以小區域積極在發電示範的階段,台中電廠也努力在打造年捕捉2000噸碳的碳捕集系統。不過,K說光台電本身一年就排放9000萬噸碳排放量,論台灣技術、示範案例的進度,要達到2050淨零都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