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淨零排放政策可行?李遠哲:希望賴清德在全球暖化方面能有正確的想法

台大風險中心16日舉辦「淨零青年沙龍-轉型不能停、公正逗陣行」論壇,李遠哲、詹長權與青年對談。(攝影/陳稚華)

台大風險中心16日舉辦「淨零青年沙龍-轉型不能停、公正逗陣行」論壇,邀請中研院院士李遠哲分享,台灣大學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詹長權主持,與青年公民對談,從政策、法制及企業治理等不同面向探討。

李遠哲強調,「我們沒有多少時間了,2030年若不能做到(碳排放)減半,以後大概沒有機會了,只有這6、7年的時間,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李遠哲:希望賴清德在全球暖化方面能有正確的想法

李遠哲指出,人類正在改變地球的大氣層,快速的氣候變遷也帶來不可逆轉的世界,並將影響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

他也直言,現在政府政策在2030年前沒有很大的努力,「2050年要淨零是做不到的,很多政策都在騙人!」如果在2030年前,人類二氧化碳排放量沒有比2020年減半,屆時不是最聰明、最強的人會留下來,而是能適應環境變遷的人才能繼續生存,是很可怕的現象。

李遠哲提到,海水生暖、冰層融化、海平面上升...都將使沿海城市淹水、經濟大受損,而這些事將也無法在幾個世紀內逆轉。「全球暖化已經降臨,極端氣候、乾旱帶來的森林大火;急降雨帶來的土石流、水災,已屢見不鮮。」

他強調,面對環境汙染的解方,需要從政治、社會發展、科技三方面著手,「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需要有全球性的組織來共同處理,人類社會已過度開發,必須要尋找不一樣的發展模式。」

李遠哲也指出,台灣現在擬以規費方式收「碳費」來降低企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他認為應該收「碳稅」才能跟國際接軌。「如果化石燃料很便宜,大家都會使用,政府用稅收方式較能達到抑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賴清德520後將擔任總統,李遠哲表示會找一群人去跟賴清德再談此議題,希望在全球暖化方面賴能有正確的想法。

李遠哲強調,2030年若不能做到碳排放減半,以後大概沒有機會了,這是大家共同的責任。(攝影/陳稚華)

政府須主導制定更嚴格的法律,限制汙染排放和有害的開發

詹長權則先分享PM2.5是肉眼看不到但儀器測得到的空氣汙染,對人體會造成全身性的的危害。而台灣第一筆PM2.5空氣採樣,是在1992年10月1日六輕興建前的雲林縣麥寮鄉衛生所、台西鄉衛生所,以及彰化縣大城鄉衛生所。

1997-1998當時環保署長請詹長權寫一個「創造台灣的環境價值:台灣空汙研究和控制的策略規劃」的研究計畫,內容訪問了李遠哲、證嚴法師、前行政院副院長劉兆玄,「當時李遠哲便呼籲人們要更熱愛地球,也提到政府必須主導制定更嚴格的法律來限制汙染的排放和有害的開發。」

台灣第一筆PM2.5空氣採樣,是在1992年10月1日六輕興建前的雲林縣麥寮鄉衛生所、台西鄉衛生所,以及彰化縣大城鄉衛生所。(攝影/陳稚華)

到1997年京都氣候會議時,會中宣告減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讓減碳降汙的討論從科學家們的論證,轉移到外交官談判和能源公司。詹長權也提到,2010年美國心臟醫學會發表文章也指出,PM2.5對心血管疾病影響的科學說明,內容採用他等人在2003-2007年發表的13篇論文。

至於國內在2012年5月提到PM2.5的健康危害,正是因為國光石化事件。2010年4月3日彰化反國光石化餐會,當時的總統馬英九及民進黨代表蘇貞昌和蔡英文都有參與,「到底是一個科學家講話有用?還是社會運動有用?不可能每換一個首長就去說服他,就我的經驗來看,行政說服是沒有用的,2011年國光石化建立了,很不幸地2012年中興大學莊秉潔教授被一個石化廠告,但法令是有用的,可以變成攻防的有利工具。」

深澳燃煤發電廠惹議》研究:若營運,全台將有576人死亡

2016年台灣又發生一起關於PM2.5的事件,當時台中榮總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曾建華,把國內幾個重要的癌症發生資料,報告到癌症登記資料庫,分析發現台中肺腺癌比例很高,「結果當時的台中市市長林佳龍表示資訊錯誤,要求一個醫學單位要出來澄清,我還打給當時的衛生局局長徐永年跟他說不能這樣講,2013年WHO已經說PM2.5是致癌物了,怎麼能說沒關係?但很不幸地,台中榮總還是發了聲明稿,表示PM2.5不一定會產生癌症,還需要繼續研究。」

詹長權不解表示,「我們一天到晚都說要加入WHO、WHA,但WHO的報告卻不看,我們的知識跟行動之間有非常大的落差。2015年12月26日李遠哲院長跟我在環保署前面帶頭倡議全國反空汙遊行,2017年2月19日也一起參與反空汙抗暖化要健康遊行,說服到一個程度沒辦法時就需要參與民間、甚至遊行,讓民眾更了解、政府更重視。」

到2018年一個非常重要的爭論便是「深澳燃煤發電廠」事件,「賴清德表示是用乾淨的煤,但綠色和平組織請我幫他們做一個研究,探討假設深奧燃煤發電廠營運,健康衝擊有多少?2019年發表結果,指出全台會有576人死亡,其中145人活不到其天命。」

詹長權2019年發表一篇研究結果,指出假設「深澳燃煤發電廠」營運,全台將有576人死亡。(攝影/陳稚華)

詹長權也分享,他和研究生在今年4月一篇研究發表登上《Environmental Research》,針對台灣1997-2020年的14萬3,337位肺腺癌患者,不論性別、年齡大小、吸菸與否、癌症期別、EGFR突變與否,發現其罹患肺腺癌風險會因暴露在30年平均的11-56微克/立方公尺(從1968年起)PM2.5濃度而升高,「證明台灣長期暴露在空汙下,真的會增加肺腺癌發生比率。」

詹長權:政策討論要避免極端化、彼此貼標籤

詹長權表示,空汙除了工業外,還有交通、農業、居家因素,需要法規、協議、市場機制改變,「從1970年到現在可以看到,法規觸動技術者創新,也就是法規定得越嚴格,就會一直改善,就像從TOYOTA的普及到電動車,我們要如何導入台灣來做這些事?」他強調,所有研若果沒有轉成政策一切都是枉然。

「台灣現在三黨不過半,有沒有政策討論的空間?好像從選後到現在,看起來是沒有,但從韓國到台灣都是如此,政治的討論都會淪為極端化而沒有政策的討論,彼此貼標籤。」

詹長權強調環境政策的討論,要有更多開放空間,避免淪為兩極化的政治討論。(攝影/陳稚華)

詹長權認為,關於環境議題,美國也是失敗很多次,蒙大拿州才佔全世界零點零幾的排放,但碰到一個認真的法官,就這樣追下去。「不論政府或民眾都要更多有意識去接觸,一定要找到出口,這樣才可能完滿。」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金管會、經濟部互踢皮球 民間融資成三不管地帶 法界疾呼制定融資專法
受害大學生超過3百人 揭「無卡分期」聯手「詐騙」深入台灣校園真相
單親媽遭2度詐騙、身心障礙工作不穩又遇疫情 民間融資超貸「壓垮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