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年來最早夏至週五登場 北回歸線「立竿不見影」

記者劉昕翊/臺北報導

夏至在天文學上是指太陽運行至黃道90度的時刻,為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日。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今(19)日表示,在天體運行與曆法規則的影響下,夏至在每年的時刻都略有不同,根據天文館精算,今年夏至時刻為6月21日4時51分,是自1796年之後,228年來最早的一次。

大眾常認為「至」是「到達」,而將夏至解讀為夏天到來,臺北天文館說明,事實上「至」為「極點」,夏至指的是夏季正午的太陽達到最高點;而英文中的「至」solstice,則是源自拉丁語的「太陽」sol與「停止」sistere,2字的組合,同樣是指太陽行至極點,之後將逐漸返回,可見東西方都在數千年前就發現天體運行的規律,並融入生活中。

北半球的夏至為一年中正午時太陽仰角最高、白晝最長和夜晚最短的日子,而夏至的時刻則在規律中有著複雜的變化;臺北天文館指出,今年2024年為閏年,再加上其他複雜的曆法修正規則,使今年出現200多年來的最早夏至,且以臺北為例,夏至白晝長達13時42分,比冬至時的10時34分,足足長近3小時,在北回歸線通過的嘉義水上和花蓮玉里等地,夏至正午還會出現「立竿不見影」奇觀,而北半球「永晝」的範圍也在夏至這天達到最大,北緯66.5度以北的地區都將渡過「白晝之夜」。餘更多相關資訊,欲知民眾可參閱天文館「天象預報」網頁。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公布1651年至2150年夏至時刻變化圖。(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提供)

看更多節氣「夏至」相關影音:
夏至炎熱易中暑 林可彤示範瑜伽魚式、腹式呼吸、靜坐 三分鐘健身操冷靜身心回復平衡
夏至養生食補這樣吃 香菇紅棗蓮子燒雞降心火養心神
夏至養生食補這樣吃 腐乳牛肉空心菜 健脾袪濕清熱解毒
芒種濕熱消化不良 林可彤示範瑜伽脊椎扭轉式、抱膝式、弓式 三分鐘健身操幫助腸胃蠕動
芒種養生食補這樣吃 海鮮鳳梨炒飯酸甜解膩高顏值上桌
芒種養生食補這樣吃 泰式海鮮黃瓜 藿香清涼預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