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為何紀念蔣渭水?黃煌雄:安撫228受傷的台灣人心

台灣先賢蔣渭水提出《臨牀講義》憂心台灣之「病」,今日屆滿95週年,台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前監委黃煌雄今在演講時回顧蔣渭水一生的志業,以及留下的遺產,他也提及1950年國民黨來台,蔣介石唯一一次下令大規模紀念,是為了安撫因228受傷的台灣民心。 而黃煌雄接著也提到,寫《蔣渭水傳》時,國民黨在他宜蘭縣冬山鄉廣興的老家,派了5、60位去搜索,說「逃犯逃到你家了」,其實是要把他們紀念蔣渭水的傳單沒收,然後又偽造不同的名義,這是唯一一次,但也看到當時政府無知及粗暴的一面。 由國家圖書館主辦,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協會、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協辦的「知識營養、文化力量-蔣渭水先生臨牀講義95周年紀念論壇」今(30)日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黃煌雄在會中以「從『發現蔣渭水』到『守護蔣渭水』」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黃煌雄在演講中提到,1976年他撰寫蔣渭水傳前,除了1931年「大眾葬」外,「1950年3月1日,蔣中正重行視事,1950年8月,僅僅5個月左右,就舉辦大規模的紀念會,我的理解是為了安撫因228受傷的台灣人的人心」。 黃煌雄說,1925年孫中山逝世時,蔣也曾經派了四位軍長去弔祭,1929年更辦法奉安大會,目的是為了維護他做為政府的地位,因為那時局勢對他不利,「他下令紀念蔣渭水也是一樣,為安撫228受傷的台灣人民」。 黃煌雄說,蔣中正下令遷台後的中樞,於1950年8月5日,為蔣渭水逝世舉辦盛大紀念會,黨國元老幾乎都參加,蔣還題匾「民族正氣」,同時也提拔蔣渭水之弟蔣渭川任台灣省府民政廳長,後來轉到內政部擔任次長。 然而在之後因戒嚴又沈寂下來,1931到1971共40年就這兩大紀念,直到1976年他撰寫《蔣渭水傳》,1992年他又花1000個小時大修。黃煌雄說,他曾用歷史工作者、黨外人士、立委和監委四種身分。後來也有馬英九用台北市長,用國民黨主席和中華民國總統3種身分紀念。 但黃煌雄回顧,當年他撰寫《蔣渭水傳》時風聲鶴唳,這是唯一一次抗議,是悲壯的,「因為當時認為蔣渭水是左派,寫出來可能被查禁的時代背景,但還是要寫出來就是要紀念他」,「我一直認為當時國民黨政府不解、無知,事實上就是無知,後來它才調整過來」。 黃煌雄說,寫《蔣渭水傳》時,國民黨在他宜蘭縣冬山鄉廣興的老家,派了5、60位去搜索,說「逃犯逃到你家了」,其實是要把他們紀念蔣渭水的傳單沒收,然後又偽造不同的名義,這是唯一一次,但也看到當時政府無知及粗暴的一面。 黃煌雄接著談到他撰文守護蔣渭水與台灣民主運動的軼事。他說,後來他擔任立委後,他是第一個在立法院把台灣近代民主運動史搬上國會殿堂,「我有一篇總質詢,那時的總質詢比現在稀奇,現在總質詢可能沒人注意」。 他說,那次他以台灣民主運動為見證,文字大概有10萬字,以前立法院公報附件不是歸附件。他戲稱,「因為我這次總質詢太囉嗦了,從此以後立法院的公報變成附件歸附件」,公報就沒有附件。「到了2001年,我在當立委的階段,要求教育部應儘快設立台史系、台史所,現在不少大學也都有這樣的系所」。 黃煌雄提到,2001年時,蔣渭水逝世70週年,當時陳水扁總統以總統身分參加,曾問他「大概要參加多久(時間)」,「我跟他說,也許40-50分鐘,他那時候也很尊重,就停留50分鐘,題了字叫『台灣精神』」。 黃煌雄說,蔣中正提的叫「民族正氣」,陳水扁提的叫「台灣精神」,這兩句話放一起,就是最簡單代表蔣渭水先生的精神。 而在2005年,台北市政府製作蔣渭水與台灣大眾葬紀錄片,當時市長是馬英九,文化局長是廖咸浩。黃煌雄說,「當時國民黨是在野的、民進黨是在朝的,就跟現在一樣,當時馬英九大概準備競選總統,要發動立委在立院提案,要求把5號高速公路(當時準備通車)命名為「蔣渭水高速公路」。 他說,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後來得到這訊息後就說,這他就可以做決定,所以蘇也很快決定,在院長任內將5號高速公路正名為「蔣渭水高速公路」。 他也拿出當時照片,通車時包括蘇貞昌、謝長廷、游錫堃、張俊雄等四位現、卸任院長同車,「這也很少」,當時的朝野都非常敬重蔣渭水,而同年宜蘭縣府也把縣府、議會園區,命名為「雪谷園區」,同年台北市府(郝龍斌時代)也把錦西公園改為「蔣渭水紀念公園」。 黃煌雄說,到2007年,紀念蔣渭水可說凸顯到最高層次,馬英九、謝長廷2位有意競選總統者同台對話,紀念蔣渭水創立「台灣民眾黨」70週年。「想起那場對話,對我是很嚴厲的考驗,如果出狀況的話很難交代」,他笑稱,他很懷念2位總統候選人在紀念蔣渭水的前題下參加那次的會議。之後到2011年也製作了音樂劇《渭水春風》,並發行蔣渭水紀念幣。 黃煌雄說,蔣渭水逝世85年來,從來沒像最近40年紀念活動這麼密集、頻繁、有系統,一位在日本時代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逝世後幾乎被遺忘半個世紀,經由這40年來的守護「終於復活了」,「蔣渭水的復活,也代表台灣一種『精神復興』。 從撰寫傳記至今40年,黃煌雄說,1976年他在寫《蔣渭水傳》時,絕大多數蔣渭水世代的人多已作古,所剩不多的人也飄零在天涯海角,「整個世代如黃昏的太陽」,但經過40年守護,他可以告慰地說,「蔣渭水世代已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