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火化」爭議有解?專家:關鍵出在「第五類傳染病」

官字兩個口?陳時中說了算?三天兩改口,引發民怨。到底「24小時火化」對或錯?家屬心中的痛能解?專家說:關鍵就在「第五類傳染病」!

近日,一名八旬老翁在嘉義縣養護機構確診,並在入院治療一週後不幸病逝。

沒想到,老翁離世後,三小時內就被送至殯儀館火化。家人們措手不及,子女悲痛表示,難以想像父親臨終竟須獨自一人面對疫病,連最後一程,都沒個親友在身邊。

消息一出,也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緊急出面,6月4日回應,中央並沒有強制規定,遺體必須要在24小時內快速火化;但隨即又在7日改口,24小時內盡速火化確診遺體,並非有錯。

3天內兩個截然不同的回應,自打嘴巴,也讓各界滿頭問號?

面對爭議,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疫情爆發以來,24小時火化確診死者,本就是常規流程;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表示,由於醫院存放大體空間有限,加上病毒傳染風險,SOP下,24小時內火化,為合理處置方式。

面對確診死亡的悲劇,沒人想加劇亡者家屬的悲痛;但病毒感控的公衛課題,也同樣沒有醫護機關膽敢怠慢。

兩難,真的無解?其實,關鍵都出在《傳染病防治法》。

新冠視為「第五類傳染病」,為何是把雙面刃?

會有此次的「火化爭議」,歸根結底,來自新冠肺炎被劃定為《傳染病防治法》中的「第五類法定傳染病」。

「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的框架下,新冠肺炎被視作「新興傳染病」,且具有高度未知性。

為求謹慎,中央得以籌組指揮中心,並以極高的公權力,動用跨部會資源、加強防疫控管力度。在疫情爆發前期,台灣能多次成功阻斷傳播鏈,此法源的授權,可說功不可沒。

然而,第五類傳染病的框架,其實也是把雙面刃。

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就指出,在第五類傳染病的限制下,將對行政人力造成很重的負擔,更會降低公民社會的運作效率。他認為:「應思考將新冠從第五級,降為第四級的可能。」

若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將新冠肺炎降為「第四類」,將能在哪些層面上取得鬆綁?

新冠降作「第四類」,適時解套三面向

首先,前述的遺體處理急迫性,將有望降低。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絕大部分被定義為「第五類傳染疾病」的新興傳染病確診死者,都必須要在24小時內入殮並火化,其中更包括伊波拉病毒、黃熱病、MERS等。

雖然在民意的壓力下,中央對於究竟是否該「24小時內」完成火化,有些含糊其辭,但地方上的強力執行,背後所反映的,正是對「第五類傳染病」威力的戒慎恐懼。

事實上,前述嘉義縣老翁案例,絕非個案。早在今年5月初,疫情開始猛爆性成長時,就有不少確診死者的家屬反應,從逝世、開立死亡證明、入殮到火化,醫院、衛生局的流程都宛如「趕火車」,不僅無法好好跟家人說再見,更連最後一面都無法見到。

而相較《傳染病防治法》中「第四類傳染疾病」的屍體處置,未見任何關於「24小時內」火化、入殮的規定。

其次,更能夠減緩檢驗通報的流程。

根據指揮中心現行規定,新冠肺炎確診者必須要在得知確診後,盡速通報醫院、衛生單位,衛生單位也必須在得知消息後,盡速匯報中央,並將檢體送往指定實驗室檢驗。

雖然目前已經逐步鬆綁確診規定,甚至有「快篩陽即陽」的新規釋出,但第一線的衛生單位,仍需要發出居隔通知單、追蹤確診個案7天、建立親密接觸者名單。而在每日本土確診個案仍高居五位數的狀況下,這也勢必對基層醫護人力,造成極大的壓力。

使用家用抗原快篩檢測陽性者就醫注意事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使用家用抗原快篩檢測陽性者就醫注意事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相對來說,若感染「第四類傳染病」,有著更為簡便的通報流程。「大家常談新冠流感化,不妨就來對比,衛福部對流感的規定,」張鴻仁指出,流感輕症的確診者,無須通報;流感重症,目前正是被歸類為「第四類傳染病」,但僅需由臨床端,在一週內通知地方衛生局即可

過程中,不需要嚴格建立接觸者名單,更不必事事經由中央授權,只需要地方衛生局於後續持續追蹤個案病況。

最後,是能對「未回報確診者」放寬罰鍰。

《傳染病防治法》第62條中明訂,若知曉自身為「第五類傳染病」的感染者,卻不遵行主管機關指示,導致病毒感染他人,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是新台幣50萬元以下罰金。

作為對比,《傳染病防治法》並無針對第四級傳染病的感染者,訂定相對的罰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就一再倡導,Omicron已輕症流感化,絕大多數民眾即使確診,對於社區的威脅也微乎其微。

因此,比起使用罰則強調Omicron的危險性,倒不如鬆綁限制,甚至鼓勵無症狀的輕症確診者,可以乾脆免去通報和管制,讓社區逐漸與病毒共處。

他強調,如今的未通報個案,多半是輕症、無症狀感染者,因此不該稱為「黑數」,而該視作「隱形保護者」。這群感染者逐漸痊癒後,體內高濃度抗體,反能提高社區的群體免疫力。

新冠疫情可望降級?

新冠肺炎究竟是否打算降級?陳時中曾回應,分類降級在規劃之內,但並無明確答覆時機。

公衛專業著稱的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則認為,分類降級是把雙面刃,一方面能鬆綁行政能量,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確診數大增,加速醫療能量崩潰。但他也認為,隨著疫情進入下坡,6、7月的確有望迎來降級。

張鴻仁則表示,許多縣市醫療量能早已超出負荷,將權限從中央下放地方,應即刻實施,並將新冠第五類的通報模式,改為流感型的第四類通報模式。

「24小時火化」爭議背後,代表指揮中心對防疫的整體態度。邁向病毒共存,法規鬆綁需與時俱進,面對疫情高原期,如何兼顧民情與公衛,還有賴專家小組的防疫智慧。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確診率竟超越雙北,秀林鄉、南澳鄉為何成新冠重災區?
居家照護口服藥懶人包〉輝瑞和默沙東大不同!領藥用藥5大QA一次看懂
公務員操翻,新冠「傳染病降級」勢在必行?舒緩基層防疫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