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搬家15次 加國夫妻說搬到台灣是最佳「財務選擇」

加拿大一對夫妻因為學貸壓力和生活成本太高喘不過氣,決定搬到台灣,發現在台灣最能存錢,可說是對財務狀況最有利的生活城市。

加拿大的馬丁(Becky Martin)和史密特(Craig Schmidt)最近向「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分享他們過去25年來的瘋狂搬家史。他們在這段期間來往台灣和加拿大之間共搬家了15次。

現年45歲的馬丁說,她和丈夫原本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生活,但兩人被學貸償還壓力「逼得喘不過氣」,必須不斷工作才能存到一點點錢。

馬丁的一名前大學室友搬到台灣後,向她推薦台灣的低生活消費好處,她和丈夫決定一試。

身為兒童和青少年福利工作者的馬丁,與擔任平面設計師的丈夫在2002年搬到台灣。兩人在台灣期間擔任英語教師,並順利在一年內存到4萬加幣(約95萬台幣),期間搬家3次。

兩年後,兩人因為想念加拿大的家人和以前的工作決定回到加拿大。兩人原本想就此在家鄉定居生育小孩,但他們發現自己再度被財務狀況壓垮。因此在2009年,兩人又回到台灣。馬丁說:「我們已經熟悉(台灣的)工作、文化、氣候以及我們能賺多少錢和存多少錢。」

馬丁說,他們在1年半內就還掉4.5萬加幣(約107萬元台幣)債務。主要是因為在台灣的生活成本比加拿大便宜許多。他們在台灣的公寓租金當時不到1000美元(約3萬2478元台幣)。

馬丁表示,她認為台灣是亞洲少數幾個在財務上最有利的居住城市,因為薪資相對高且生活成本較低。她說:「日本、南韓、新加坡和中國大城市都很貴,雖然賺得較多但付出的也多。如果要考慮住在菲律賓、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這些都是很有吸引力和美麗的地方,但薪水很少。所以雖然生活成本低,但薪水也低。」

至於住在台灣的缺點,就是她認為中文太難學。此外,每次搬家所必須付出的成本,也是吃掉存款的一大怪獸。

由於父母年紀日益老邁,這對夫妻第二次赴台住了7年之後,決定永久搬回加拿大不再頻繁搬家。馬丁說,她對這段不斷搬家的「往返台加人生」並不後悔:「每一次都能讓我更認識自己。我和丈夫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密,因為我們有說不完的故事和經歷。」

更多太報報導
【圖輯】追極光!20年最強太陽風暴 專家:手機拍比肉眼看更美
中國疑堆放大量珊瑚在南海造人工島 菲律賓派船監控仙賓礁
以色列再命民眾撤離拉法 地面攻擊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