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循序復健 簡易運動逆轉肌少症

健康話題,持續關心肌少症,其實肌少症需要治療的,而且有機會恢復到和過去一樣的狀況,一旦發現自己肌肉量減少,補救方法就是透過適當的營養補充、再搭配運動訓練,醫師說,有機會在3到4個月之後,肌肉量就會逐漸增加到一定程度。

適度運動,能預防肌少症。民眾游女士:「(走路)大約4到5千步,(為什麼想要每天這樣走),這樣腳比較有力啊。」

民眾程先生:「多運動,我有在慢跑 游泳都有。」

萬一已經是肌少症患者,復健運動重點,特別著重在手腳肌耐力的訓練。大林慈院體能訓練師郭哲君:「手的話 其實就可以用,比較簡單的扭毛巾 ,做正手的扭轉,訓練我們小手臂的肌群,那也可以做反手的扭轉 ,有彈性的球 去做手部的抓握,也可以單純的手指頭去做練習,強度如果要再增加,我們可以拿寶特瓶加水,這樣手去做一個彎曲 再慢慢地放下,記得內側都是夾緊的。」

腳的部分,同樣在家就能做。大林慈院體能訓練師郭哲君:「把腳尖勾起來 像是踩油門的動作,慢慢地把腳往前方延伸拉長,再慢慢地收回,肚子記得要做出收縮的動作,避免身體往後傾斜,感覺大腿上方有收縮就可以了,建議先找專業的人,教你動作的準確性怎麼做,再回家 居家的練習。」

訓練要循序漸進,降低運動傷害風險。聲音大林慈院體能訓練師 郭哲君:「可以先從10下一組,再慢慢增加到20下一組。」

大林慈院體能訓練師郭哲君:「只要覺得他訓練的地方,肌肉有點痠痠的感受,再多個一兩個(動作),這樣子其實就有訓練的效果,但是也不要太認真 每天都練,大概可以就是做二休一的方式,訓練後 痠個一兩天,算是還滿正常的,如果超過了這個次數,可能就代表你在訓練的強度,或者是次數 真的是太多了。」

適度訓練約3個月,肌肉量就能逐漸增加。大林慈院體能訓練師郭哲君:「就是慢慢在建立他的肌肉,就等於就是增肌的概念。」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揭開地底危機│中橫千瘡百孔 梨山榮景不再
愛要說出口!李信寬的悄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