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聯盟派加班船 美國線運價應聲下跌

工商時報【張佩芬╱台北報導】 中美貿易戰讓海運市場波動劇烈,貨櫃航商估計本月是大陸輸美貨載最大出貨潮,三大聯盟與萬海航運等都已決定未來兩周在美國線派出加班船,市場運價立刻應聲下跌。另一方面,以馬士基為首的2M聯盟,12月初將提前恢復一條亞洲-歐洲航線,主要是估計過去幾個月趕製輸美貨品的大陸工廠,將開始改趕製輸歐貨品。 美國線因為船東不約而同的都派出加班船,市場運價下跌,美西線昨(7)日自每大箱(40呎櫃)自2,700美元掉到2,100美元,美東線自3,500美元跌回3,200美元;不過,業界估計以美西線每大箱成本價1,450到1,700美元計算,還是享有不錯利潤,但本月15日開徵旺季附加費計畫恐落空,12月1日每大箱基本運價調升1千美元的方案也出現變數。與此同時,大量擁向美國的貨載,讓美國倉儲每CBM 8分美元的基本價,已經漲到2.1美元,卡車運費也倍數上漲。 另外,根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訊息,由全球前兩大貨櫃船公司馬士基與地中海航運所組成的2M聯盟,計畫將在12月5日市場傳統淡季重啟亞歐之間,由2萬箱超大型貨櫃船航行的AE2/Swan航線。 業界分析,2M是估計大陸工廠已經接連數月都在趕製輸美貨品,接下來會改趕製輸歐貨品,估計歐洲線農曆年前旺季將會提早開始,因此將9月停航,原定農曆年後才復航的航線提前自12月5日復航,而長榮海運所屬海洋聯盟也計畫增加亞洲至北歐的市場運能。Alphaliner分析,這條航線恢復以後,將會使全亞洲至北歐市場運能增加6%。 Alphaliner估計,未來幾周因為船公司爭奪冬季市場的情形增加,歐洲線運費可能會進一步降低,但航商認為只要輸歐貨量確實增長,運價就可穩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