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沒颱風、600天沒大雨 南台灣比百年大旱還慘,救命水哪來?

3年沒颱風、600天沒大雨 南台灣比百年大旱還慘,救命水哪來?
3年沒颱風、600天沒大雨 南台灣比百年大旱還慘,救命水哪來?

文:林倖妃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南台灣正遭逢比百年大旱還惡劣的旱象。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過去「十年一大旱」的說法正在快速縮短間距中,對正在加速發展產業的高雄和台南形成巨大威脅,救命的水到底要從哪裡來?

南北降雨不均,高雄最慘烈

「南部今年的旱象,遠比百年大旱還要嚴重,」水利署署長賴建信感嘆。2020到2021年,台灣歷經56年來首次沒有颱風入境,為1947年以來最大規模乾旱事件。令人沒想到的是,從當時算起至今,已連續3年8個月沒有颱風登陸,創下歷史紀錄,讓一向仰賴颱風後降雨以蓄積水源的南部地區,陷入比以往更勝的乾旱。

氣候變遷對台灣的威脅愈來愈大。換算下來,台灣已經長達1260天沒有颱風登陸,南台灣則已超過600天沒有大雨(降雨量大於200毫米),降雨南北不均的情況尤以高雄最為慘烈。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何達夫拿出數據,宜蘭西帽山去年全年累積降雨量12027毫米,高雄僅有971毫米,兩者相差12倍之多。

缺水情況到底有多嚴重?

曾文水庫的降雨量是歷年同期的63%,少了112毫米,相較之下,高屏溪上游集水區的降雨量僅同期平均52%,減少達416毫米。

「雨量比百年大旱時還要少,」何達夫說,水利署從去年8月發現降雨不如預期,颱風訊號又不明顯,於是啟動抗旱應變措施。

除透過甲仙堰將旗山溪溪水引流到南化水庫儲存,並從高屏堰取水處理後,每日輸送20萬噸提供台南,以減輕南化水庫供水壓力,保持「進多出少」,同時宣布嘉南平原一期稻作休耕,確保所剩水量足以繼續供水。

台南三年內二度休耕

被視為台灣米倉的台南因為缺水,竟在短短3年內進入第2次休耕。

時序已然進入春天,高鐵車窗外的稻田卻都披蓋枯黃乾草,一畦一畦的土地沒有綠色生機,「我們曾經估算,一期稻作需灌溉水約1.9億噸,」南水局副工程司李明軒說,曾文水庫水量現在僅有1.4億噸,何況還有民生和產業用水需求,休耕成為不得已的選擇。

在整體調節下,如今曾文水庫蓄水量還比百年大旱同期多2600萬噸,台南雖從3月初進入減量供水的橙燈警示,但「整體狀況比2021年時還要好些,」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不諱言。

相較之下,沒有水庫的高雄所面臨考驗更為嚴酷。但高雄卻遲到3月8日才從示警的綠燈,轉為夜間減壓供水的黃燈,賴建信說,總統蔡英文在2月底到高雄了解水情,當時高屏溪逕流量為每秒8.9立方公尺,在2015年旱災時相同流量已經採分區輪流供水,如今卻仍可以穩定供水,關鍵就在開源節流和調度備援。

「未來3個月的水情確實不太樂觀,」王藝峰表示,尤其高雄隨著產業發展,近年用水量激增,每日需水約145萬噸,所幸高屏溪是全台流域最大溪流,伏流水和地下水充沛,成為這波旱象下的救命水源。

今年更從3月陸續動工,要在高雄大樹和屏東鑿50口井,預計每日可增供13.2萬噸。

開鑿地下水,避免地層下陷

種種措施都是為了要在汛期來之前,仍有穩定水量足以供應。屏東科技大學名譽教授、前工學院院長丁澈士說,高屏溪每年流到海中有40億到100億噸的水量,伏流水和地下水是高雄、屏東的重要水源,只要水利署透過觀測井確認哪些地區水位可以開發,分散在不同地點,不至於有地層下陷疑慮。

如今看來,從台南、高雄到屏東,已經成為用水的生命共同體,投入水利工程30多年,何達夫用台語俗諺比喻,人有在分縣市,但天沒有在分縣市,「水是公共財,這樣的難題要大家共同去面對,互相支援才能共度難關。」

看更多天下雜誌文章
前瞻計劃砸千億仍缺水?政府空有「尚方寶劍」卻未使用
被航空業耽誤的潮牌?專訪星宇御用設計師,解密「星宇美學」
瑞士信貸跌到熔斷,雷曼兄弟危機再臨?
靠埋線兩年狠甩40公斤!中醫減肥沒告訴你的風險
53歲老車廠引進英國「潮車」 中華車轉型1000天,做了什麼?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相關新聞
水荒難解!中央氣象局:至3月下旬春雨訊號不強
桃園下一個缺水?張善政宣布啟動抗旱應變措施
經部:若無前瞻計畫增公共用水 台南高雄恐分區供水
降雨銳減嘉明湖剩一半 網友:像甜甜圈、荷包蛋
近30年來最嚴重旱災!青梅長不大無法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