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族群易成購物狂 精神科醫師告訴你

年近60歲的婦人,平日最大嗜好就是盯著電視購物頻道,只要看到喜歡或好奇的東西,就會衝動下訂;可是往往產品送來後,沒多久又覺得沒意思,於是趁著產品鑑賞期間內要求退貨。由於次數太過頻繁,商家不堪其擾,拒絕再賣給婦人產品。

「婦人不僅有衝動控制障礙,還是『自戀性人格』!」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這類型的人往往覺得自己應該被呵護、被寵愛,別人必須尊重她的意見,「我想要,你就要給我送過來,我不想要,你就要搬走,」不能體察賣家的苦衷。

(衝動購物和腦波沒有關係,反而是依核和腦島在運作。圖片來源:pixabay)

衝動購物──內心惡魔與天使的交戰

不少人都聽過「購物狂」這個名詞,而且常用「腦波弱」形容一個人很容易衝動購物;以往購物狂常發生在實體消費,隨著消費形式轉變,電視、網路購物、甚至信用卡、線上支付興起後,臨床上有購物困擾的人也跟著增加,造成卡債、家庭破裂、人際關係出問題等。

不過,目前「衝動購物症」還沒有被正式列為一項疾病,只有所謂的「衝動控制障礙」,像是拔毛癖、賭博狂、偷竊癖等,楊聰財說,「而且衝動購物和腦波一點關係也沒有,其實是大腦中的依核、腦島和前額葉皮質在運作。

●依核──內心的小惡魔

「依核」負責產生愉悅感,偵測對一件事物的渴望程度,就像內心的小惡魔,當看到一樣東西時,不斷告訴你這件商品很棒、很好看、擁有它會讓你有面子、有自信;許多包裝和設計,如裝潢、氣味、音樂、商品擺設等,都能刺激依核處於興奮狀態,讓人誤以為非常渴望眼前看到的商品,提高消費購物的可能性。

●腦島──內心的小天使

不過,「腦島」同時也會發出訊號,提醒你可能會破財、不要消費、產生嫌惡的感覺。商業行銷就是要設法安撫腦島,讓腦島安心,例如「下殺一折起」、「跳樓大拍賣」、「限時超低價」等,讓腦島被安撫的服服貼貼。

●前額葉皮質──最終判斷、下決定

前額葉皮質則會下最後指令,當依核很興奮、腦島很安靜,就好比內心的小惡魔不斷慫恿、引誘你消費,小天使也告訴你買了沒關係,「惡魔處處得勝,當然就棄械投降、下手買了,」衝動購物的人尤其容易掉入這樣的陷阱,楊聰財說。

(平常練習腹式呼吸,可以幫助緩和購物的衝動。圖片來源:pixabay)

不同類型的購物狂

不過,臨床心理師張純吉表示,臨床上購物狂其實有很多不同類型,處理方法也不盡相同;當親朋好友出現非理性購物行為時,要先評估是屬於哪種類型,再根據不同的原因給予協助,有時候可能需要專業的精神藥物與心理治療介入。以下是常見的幾種類型。

一、衝動購物、想完整擁有

是最常見的型態,因為理性思考能力較差,容易被誘惑、受行銷手法影響,買下許多不必要的東西。也有人可能根本用不到這麼多東西、卻全部買下,例如同款不同顏色的手機都買下來,覺得好像擁有很多東西,張純吉說。

楊聰財建議,對付這種情形,個人可以從認知行為協談/諮商/治療下手,以下5大招有助擺脫衝動購物。

1.下定決心要改:建立減少過度消費的前提是,必須先下定決心要改變。

2.建立30天原則:腦科學研究顯示,一般人起心動念,往往在一星期內因衝動而下決定。楊聰財建議,如果想買一樣東西,可以先拍照、貼在房間內,每天盯著它,問自己「真的要它嗎?」或者採用SWOT分析,思考買了它會有什麼好處、缺點、帶來什麼機會或威脅等。

若是網路購物,也可以先放入購物車,不要買上就下訂,過幾天再回來看,若是不理性的衝動,通常購買慾就會下降;即使標榜「限時特價」,也要冷靜思考,過去是否因為衝動買下不必要的東西。

3.養成購買計畫的習慣:計畫食、衣、住、行、育、樂等各項消費,列出清單;購物時,只針對清單上的東西採買。

4.不要申請信用卡:楊聰財認為,重度失控的人尤其不適合使用信用卡,雖然能立即滿足購物慾望,事後收到帳單卻往往陷入懊悔,彷彿無底洞。最好隨身攜帶現金,每天放在荷包的現金是控制好的數量,用完就不會再買。

5.腹式呼吸,緩和衝動:研究顯示,衝動購物的人其實身體也會發出訊號,看到想擁有的東西時,自律神經會呈現交感過盛,出現心跳快、血壓高、坐立難安、甚至手心出汗等現象,非得出手買下來,衝動、焦慮不安的感覺才會下降。

建議平時訓練腹式呼吸,衝動當下如果有生理反應,先找地方坐下或躺著,閉上眼睛,全身放鬆,練習從鼻子慢慢吸氣、嘴巴慢慢吐氣,至少做20下,讓生理反應穩定下來,由理性大腦駕馭,而不是讓感性大腦、情緒系統主導。

二、雙相情緒障礙症(俗稱躁鬱症)

躁鬱症是明確的精神疾病,有些人發作時會亂買東西,之後再分送給親朋好友、甚至陌生人。因為這類病患發作時情緒會很高亢、話多、活動量大、誇大妄想,甚至覺得自己能力很強、很富有等,這時候很容易就衝動購物,但通常病人沒有病識感,買完後不會後悔,需要透過藥物、甚至住院治療。

三、強迫症

有些強迫症的病人會用購物的症狀來表現,無法控制自己的購買行為,如果不做這件事,會感到很焦慮、不開心;但若是強迫症導致的衝動購物,必須有強大的經濟能力作後盾,否則就會轉換成另一種症狀表現。這類型的人有時藥物治療的效果不顯著,需搭配心理治療。

(有時衝動購物就樣網路成癮,是為了逃避現實。圖片來源:pixabay)

四、逃避現實

類似上癮的概念,這類型的人往往因為沒有其他的快樂或成就感來源,必須不斷購物,使腦內產生多巴胺,使自己感到興奮、開心;好比網路成癮者,會一直玩線上遊戲,來逃避現實壓力。

但張純吉提醒,如果只是一味禁止他這個成癮行為,卻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成癮者可能只會尋求其他事物、繼續逃避現實,變成另一種成癮行為。比較好的方法應該是找出其他能夠使他快樂、有成就感的正當行為。

五、社會比較

通常與缺乏自信或同儕比較心態有關,「朋友有,我也要有」。例如某項新產品推出,當周遭朋友有,自己也會跟著想要擁有,來獲得同儕認同。這類型的人不見得會買很多,但如果經濟能力不寬裕,會造成自己或家人的困擾。

六、報復心態

例如先生出軌,妻子不想或無法離婚,於是拚命消費、購物、花先生的錢,希望讓伴侶有心痛的感覺,這種類型的解決之道應是先處理親密關係。

(購物越來越方便,讓有衝動購物困擾的人越來越多。圖片來源:pixabay)

好發族群

楊聰財表示,從性別、年齡來看,女性和青春期的族群比較容易衝動購物;但也有部分經濟能力較佳的退休族可能成為購物狂。張純吉也表示,電視購物頻道通常鎖定中高齡,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掉入衝動購物的陷阱。

●女性

一般來說,女性比較容易衝動購物,楊聰財說。研究顯示,女性最喜歡買保養品、衣服、鞋子等,但不使用率高達7成~8成,家中常堆滿買了卻從沒使用過的東西。

楊聰財認為,原因可能和女生的購物習慣有關。男性比較會設定好目標,買到想買的衣服就離開,整個過程可能只用了10分鐘、花了500元。

女性比較會進到商場後慢慢逛,到達原本預定的那間店,可能就用了3個小時,逛其他間店的同時也買了不少東西,花的錢遠超過最初要買的東西的價錢。

●青春期

依核、腦島與大腦的情緒系統(邊緣系統)連結,容易受情緒系統干擾,前額葉皮質則屬於理性大腦。由於青春期這段期間,情緒系統很強勢、前額葉大腦相對弱勢,導致很容易就衝動購物。

●財力有餘裕的退休族

理論上來說,年紀越大,購物思維和考慮的事物越多,而且退休後,賺錢、收入能力下降,加上並非人人都有退休俸,購物能力、衝動購物的人自然相對減少。

不過,楊聰財特別提出,民國40年到60年間、戰後潮出生的族群,經歷過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經濟能力較佳,相對購物能力較強。而且隨著年紀增加,理性大腦的功能下降、欠缺進一步思考,也很可能出現衝動購物。

尤其電視購物往往鎖定中高齡族群,加上方便的貨到付款,老人家很容易就掉入陷阱。張純吉建議,家中長輩如果衝動想買電視購物的產品,子女可以請他們先抄下產品名稱、型號,並告訴他們會在網路比價、幫他們買,通常經過這段時間的沉澱,長輩的衝動已經下降,不會再想買這件商品。

延伸閱讀:

你把椅子當第二個衣櫃嗎?專家公開超強收納術 前後對比照像換了新房間

努力過頭的女生包包通常很大 練習「2個必要、3個不要」整理術

不想再浪費人生整理東西...40歲的她實行「斷捨離」計畫半年 不但重新認識自己還意外瘦回少女體重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