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知多少?3大牙周手術關鍵解惑

牙周病知多少?3大牙周手術關鍵解惑

據統計台灣成年人患有牙周病高達八成以上,包括牙齦發炎、牙周炎等病症,其中40%的牙周病患都屬於嚴重型牙周病患者。和平婦幼院區牙科醫師李宛柔指出,牙周病是因殘存的食物殘渣長期累積在齒齦交界處,經口腔內牙周致病細菌分解後,導致牙周支持組織發炎而被破壞與流失,牙齒鬆動。 醫師表示,由於口腔內隨時存在著細菌,治療主要目標在於去除牙菌斑及牙結石,病患必須持之以恆的使用牙刷及牙線或牙間刷,徹底清潔牙齒表面。 簡單方法檢查是否罹患牙周病 台灣微創植牙醫學會理事郭俊良醫師於媒體報導指出,早期的牙周病破壞現象是一種發炎反應,若早期不留意,也未治療,會導致缺牙。他建議民眾簡單檢查自己是否罹患牙周病,包括留意吃硬的食物,是否會有牙齦出血的狀況;刷牙時牙齦是否會出血。另外,觀察牙縫是否越來越大、牙齒越來越短;牙齦色澤若已呈現暗紅色或其它顏色,應已是發炎。除此,是否感覺牙齦腫脹、疼痛、有膿包以及牙齒搖晃鬆動的狀況。 醫師指出,民眾若發現有上述一項以上的症狀,盡速就醫,避免牙周病加劇導致缺牙。一旦缺牙會影響飲食、日常生活,恐引發心臟疾病、腸胃疾病等。 至於罹患牙周病,如何治療?醫師李宛柔指出,療程包含基礎治療及進階修復與重建。首先透過非手術性清創,包括超音波洗牙、深部牙結石刮除等治療項目控制發炎,經過足夠的修復時間,再針對必要區域輔以牙周手術。此外,醫師會持續評估病患是否擁有穩定且正確的刷牙技巧以維持治療成效。 醫師說明,牙周手術即是將牙齦切開,以利牙根表面的徹底清創,並在合適的骨頭缺損處鋪置骨粉及再生膜,達到骨充填並增加牙齒支持組織的目標。 牙周組織再生手術 李宛柔說,牙周組織再生手術原理是利用再生膜的阻隔,避免牙齦上皮細胞搶先佔據骨缺損空間,讓癒合較慢的牙周組織細胞得以長入骨缺損中,在牙根表面生成新的附連及新生齒槽骨,進而恢復牙周健康、增加牙齒穩定度。手術除了覆蓋再生膜於骨缺損處,一般會同時充填骨移植材料以支撐再生膜並維持空間。 目前使用的再生膜,主要分為不可吸收及可吸收兩種材質。不可吸收性再生膜必須於手術後約四至六週再次手術取出。可吸收性再生膜則是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人工合成材料或動物性膠原蛋白,人體可緩慢自行吸收。 牙冠增長手術 李宛柔表示,當齲齒深至牙齦內而填補困難或牙齒咬裂的斷面延伸至牙齦下,或剩餘齒質露出牙齦外太少無法製作假牙時,評估牙冠與牙根的比例後,可以考慮以牙冠增長手術切去部分的牙齦並修磨齒槽骨,使缺損的牙齒裸露出牙齦外,以利填補或裝戴牙冠。 另外,有些人的上顎前牙在大笑時裸露出很多的牙齦、牙齦位置高低不齊、牙冠長度不一致或牙冠看起來很短,都可以透過牙冠增長手術來增加牙冠長度或調整牙冠長度與牙齦位置使之趨向協調。 不過,並非所有有缺損或是斷裂的牙齒都可單純接受牙冠增長手術而留存。若需要切除相當的牙齦及齒槽骨時,將導致支持組織損失過多,牙齦位置與鄰牙不一致且牙冠看起來很長,此時則考量配合矯正治療,將牙根向牙齦外拉出一些再做牙冠增長手術來修形。 牙根覆蓋手術 醫師表示,針對牙齦退縮、牙根裸露造成的美觀及敏感問題,在合適條件下透過牙齦移植覆蓋露出的牙根並增厚牙齦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