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40歲、50歲皆適用的8個轉行守則! 讓職涯轉換變自然
40歲前就會遇到職涯危機? 50歲尋求轉職或轉行機會,還來得及?英國職涯諮詢權威伊巴拉,最近提出警示,這波疫情來襲後,全球職場出現巨變,職涯危機不會等中年才來,同時每個人一生中轉換跑道頻率也會變高,以往的轉行建議需要更新。她並根據近年輔導學員經驗,提出30歲、40歲、50歲,與退休後重返都適用的8個轉行守則,助你換跑道愈換愈自然。
你還認為職場危機,等40歲中年才出現?世界已經變了。
美國一位年輕女性韓莉(Emily Hanley),正努力朝喜劇演員之路發展,但平日靠接文案外稿來賺取穩定收入。沒想到,今年初她發現自己「被失業」,搶工作的元兇是人工智慧ChatGPT。
「本來我一週通常可接到10個案子,今年開始銳減,一開始變一週5個,然後3個,最後剩一個,」韓莉說。她隨後認真詢問客戶,是否有讓她改進,以便恢復接案的建議?沒想到客戶表示,已經決定改用ChatGPT取代寫文工作。
韓莉後來四處狂遞履歷3個月,得到回覆卻不多,甚至有一間企業明白表示,有興趣雇她,是想要她去訓練AI寫出和她風格類似的文案,那不等於創造一個扼殺自己生計的新對手?最後,韓莉決定在TikTok公開分享被AI失業的經驗,引來網友熱烈迴響後,8月終於找到文案新工作。
至於面臨事業與家庭雙重考驗的當代中年人,處境仍然不好過。例如,一位在紐約出版業任高職的蕾珀(Brenda Rayport),即將迎接40歲生日,心情卻很不亮麗。她花了3年將公司的語言學習出版部門重整成功,拚命工作的代價,是犧牲了個人生活。
「有天我突然發現,自己除了工作竟無任何嗜好;婚姻則是離婚收場。即便我的部門很成功,公司重整過程中同事陸續離開,到最後,我只覺得自己像顆棋子。」蕾珀表示。但是,她就像許多徬徨的中年人一樣,只知道自己不想要這樣下去,卻不曉得新路在哪裡。
全球化、疫情與AI,讓全球職場出現巨變
全球化、疫情與人工智慧等自動化新科技,讓全球職場面臨巨變,連英國權威的職場諮詢專家都表示,以前的轉行建議不一定適用。
伊巴拉(Herminia Ibarra)是英國倫敦商學院組織行為學講座教授,她在2007年曾著書《轉業聖經(Working Identity: Unconventional Strategies for Reinventing Your Career) 》,由於書中詳實研究深獲外界推崇,就此成為全球知名的職涯諮詢權威。
伊巴拉多年來也長期授課,專門教導學生尋找轉行最佳戰略,在新冠疫情時也曾開設線上課程,傳授30歲、40歲與50歲人士的職涯轉換建議。但她坦承,從2007年到2023年,全球職場已經有很多變化。
首先,以前上班族通常要到中年40歲左右,才比較可能面臨職涯危機的考驗。但是現在產業變化愈來愈快,韓莉認為即便是職場菜鳥,也會遇上。另外,退休後擔憂存款不夠,重返職場的人愈來愈多。想做非正職工作或發展多元專業,不再眷戀當企業戰士的非典型白領,也正成主流。
職涯危機無所不在,不如平日培養好換跑道基本功
其實,伊巴拉在2007年所寫的轉業聖經,原本瞄準中年以後至退休前的上班族,如今她自認觀念已過時,現在,隨著人類壽命逐漸提高,一生中工作年限變長,可能遇到更多次職涯關卡,徹底轉行將更常見。與其憂慮職涯危機;不如平日培養好換跑道的基本功,讓轉行或轉職變自然,重點就是付出行動!
也因此,伊巴拉在2023年依照新趨勢完整修訂,是提供給30歲、40歲、50歲,甚至退休後重返職場人士都適用的轉行建議,已經將她這些年輔導學生的經驗融入。其中不少對自己的前途正感迷惘的人,可說是一記當頭棒喝,包括以下8點:
1. 轉換職涯,等於實現一個全新的自我,光跟隨你的心卻不見得有用
在許多電影戲劇中,詮釋一個人轉換跑道的情節,常常是靈光乍現,某天醒來決定要跟隨自己的心(Follw your heart),決定從工程師改做插畫家云云。但伊巴拉研究指出,這樣的作法浪漫卻不切實際。轉換職涯,確實等於實現一個全新的自我,從對外形象到行為模式都會改,但別忘了,你的舊自我,也是靠長時間養成。要展現新的自我,也需要不斷試錯與打磨,不會靠一夕間聆聽自己心境就成功。
2. 剛決定轉行,做任何評估與性向測驗也不太有用
換跑道能否成功,要靠真實行動中的回饋才會理解。伊巴拉指出,她許多學員,都曾在傳統的職涯顧問建議下,做各種評估測驗,但實際上沒辦法預言那個即將脫胎換骨的你。
3. 轉行需要曖昧期,同時試探多種方向,比專注一個好
轉行之初,許多人其實還不瞭解自己潛力,伊巴拉建議不要太快瞄準一個清楚目標比較好。
像是前述的出版業主管蕾帕,後來意外認識了新的對象結婚,索性決定跟新婚丈夫遷居到芝加哥。縱然有許多獵才公司找上她,蕾帕卻勇敢拒絕和以前一樣的高階主管位置,決心試探新的可能。一開始她積極從猶太人圈子找人脈,也嘗試過去學校當老師,最後才決定瞄準作者經紀人為新職涯的起點。
怎麼去評估自己各種可能性?伊巴拉建議可以把對自己未來的多種想像都寫下來,然後一一找機會嘗試。
4. 轉行人脈相當重要,重點是結交新朋友
轉行確實需要人脈指引,才會知道新行業的生態與幫你評估可以切入的機會。但是,許多人傾向從周遭親友圈尋求幫助,效益通常不大。你真正該做的是結交新朋友,拓展人際圈。例如上述的美國女孩韓莉,靠著在TikTok上登高一呼,引來陌生網友直接聯繫面試,決定發案給她,就讓狂遞履歷的她不再失業。
5. 新的能力要靠時間長出來,慢慢來比較好
你可能聽說過周邊朋友,本來找到一個夢幻新職位,卻很快摸摸鼻子回來。其實根據依伯拉的研究,太快找到下一個缺,可能更快撞牆,因為你根本沒準備好。反而是願意花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摸索的人,比較容易真的成功。
這中間是靠累積,包括上課、找人脈,驗證自己能耐,有可能要進行數個月或半年才會找到比較正確的方向。
6. 別掉進做一行嫌一行的困境
許多行業看起來美好,實際上不一定適合你。因此,請務必要給自己一個能深度體驗新行業工作的機會,再決定是否要認真換跑道。不論是實習或者跟著在這行業的朋友旁邊觀察都可以。
7. 重新整理履歷與自傳也相當重要
除了該依照新職涯所需形象打造,一定要找一個願意誠實批判你履歷盲點的朋友檢視。
8. 別在意有人批判你換行太魯莽
根據她輔導學員經驗,職涯改變常來得突然,很多人找到的新方向還讓親友大感意外。重點是:勇敢踏出第一步,並對自己保持誠實就對了。無論哪個年歲開始找新路,都不會太晚。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她盡心工作20年,連遭3家企業解雇!專家:中年轉職要有策略
轉職,不該乖乖等過年才換?人資親授最佳離職時間點
40歲中年轉職壓力山大!職場卡關應及時停損還是累積年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