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從白色恐怖解嚴30週年到台灣自由之路

日經新聞:從白色恐怖解嚴30週年到台灣自由之路

《日經》新聞(Nikkei)「亞洲評論」,7月27日發表一篇紀念台灣解嚴30週年專文,名為「從戒嚴法到搖滾舞池:台灣的自由之路」(Martial law to mosh pit: Taiwan's path to freedom),專文內容率先描寫台灣中部重金屬樂團「血肉果汁機」,透過一場搖滾音樂會來紀念台灣解嚴30週年的盛大場面(該樂團主唱Gigo Pro的註冊商標是,頭戴披散假髮以及豬面具登場。)「血肉果汁機」是台灣10多個本土表演樂團之一,該樂團成員透過日本時代,在中部的一座啤酒廠地點(目前被劃歸為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來紀念1987年7月15日台灣宣佈解除戒嚴這個特別日子;其餘全台各地,也出現各式各樣的解嚴30週年紀念活動。 1949年國共內戰失利的國民黨政權,開啟了流亡台灣歷程,並於同年5月20日全面實施戒嚴,直到1987年7月15日才由總統蔣經國,迫於民主潮流形勢所趨,宣佈解嚴,終結長達38年又56天的「戒嚴時期」。那是一段不堪回首歷史往事,充斥著恐懼災難的「逮捕」、「刑求」、「監禁」,甚至「被處決」;國民黨之所以竭盡所能,佈下「白色恐怖」天羅地網,目的就為了維持一黨專政。 戒嚴白色恐怖時期,人權「被侵害」情況有多麼嚴重?根據《維基百科》,引述政治受難者魏廷朝於1997年2月發表的資料指出,法務部曾向立法院提供份報告,顯示戒嚴時期,軍事法庭受理的政治案件共有29407件,無辜被害者約14萬人。另外,司法院亦曾透露,當時的政治案件6-7萬件,如以每案平均3人受害計算,受到軍事審判的政治受難人,應當在20萬人以上,他們就是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犧牲者( 參見<戒嚴幽靈續頑抗>漫長抗爭換來民主一文)。 現年81歲的陳榮初(Chen Jung-chu,音譯),在台中市舉辦的一場解嚴30週年文獻展覽會場,指著一處擺滿當年遭到查禁的黨外雜誌書刊欄位,向本專文作者克里斯.何登(Chris Horton)表示,白色恐怖時期,人們在公開場合說話必須格外小心,因為隨時都可能被檢舉(有匪諜行為)。 22歲的凱西.黃(Casey Huang),這位參與台中這場解嚴30週年音樂會演出的女性樂團成員指出,她支持台灣獨立,並說自己屬於解嚴後誕生世代;許多跟她同年紀者並不瞭解,戒嚴帶來多大傷害。她說話時,背景正在播放1980年代,台北街頭民主遊行的紀錄片。她說,解嚴後的年輕世代,常會說戒嚴時期離他們好遙遠!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出生之後,台灣的言論自由限制早就解除了。《記者無國記組織》,最近也宣佈在台北成立第一個亞洲分部,同樣是基於台灣擁有高度言論自由聲譽。 言論自由漫長代價 專文作者克里斯指出,一些國民黨的支持者認為,因為蔣經國的民主理念,台灣才得以在1987年解除戒嚴,卻忽略許多民主人士在白色恐怖時期的努力與犧牲。甚至,解嚴後的鄭南榕,還在1989年為了言論自由自焚身亡。當時鄭南榕擔任《自由時代》雜誌發行人,因為刊登「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支持獨立運動,成為國民黨眼中針,當警方打算發動逮捕,他則透過自焚表達不屈。由於他的犧牲,激發台灣人推動廢除言論「叛亂罪」的意志與行動,並於1991年成立以廢除刑法一百條為訴求的「100行動聯盟」。 該聯盟的持續施壓,終於讓立法院在1992年5月通過言論自由不構成「內亂罪」的除罪化修正條文;換言之,只有暴力推翻行為,才構成內亂罪。其原條文內容為: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無期徒刑。預備或陰謀犯前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修正條文,增列如下字詞【而以強暴或脅迫】,才適用內亂罪。 如今的國民黨,已在台灣多元政黨環境下,淪為少數派;威脅台灣最大者反而是中共北京政權,而且很有可能透過武力攻打台灣;僅管願意被共黨惡鄰併吞者,在台灣社會已變得何其稀少! 鄭南榕遺孀葉菊蘭,於解嚴30週年紀念場合向媒體表示,中國共產黨遠比當年的國民黨還殘暴;北京正在透過金錢,以及其它手段向台灣年輕人示好,讓她擔心年輕人能否抗拒來自中共的誘惑?她並指出,中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之死,更加證明了,中共不值得信賴,視人權如無物。 鄭南榕過逝近30年至今,葉菊蘭的發言仍具有影響力;與之相較,在習近平主政的「枷鎖腳鐐」中共專制底下,根本難以想像劉曉波的遺孀劉霞,能在中國發出任何聲音。如今面對中共的併台野心,台灣距離真正不受威脅的自由之路,仍有相當長遠的路程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