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女乳房摸到0.5cm硬塊!4個月變八倍大 確診最惡乳癌

乳癌死亡率上升。(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乳癌死亡率上升。(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對抗乳癌!一名33歲的陳小姐,兩年前洗澡時意外摸到右邊乳房有異物感,就醫檢查後初步評估為0.5公分纖維囊腫,但沒想到僅短短4個月,竟長到4.2公分,確診變成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醫師指出,三陰性乳癌的復發風險高,且主要好發在40歲前的族群,越年輕罹患的乳癌越為惡性,也因此,希望女性養成定期篩檢,不要等到摸到硬塊才就醫。

在台灣,平均每34分鐘就有一人罹患乳癌,在各種乳癌亞型中,三陰性乳癌存活率較差、復發較早、容易轉移至肺腦等器官,因此常被形容為「最惡乳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教授劉良智指出,三陰性乳癌佔所有乳癌的10-15%,主要好發在40歲前的族群,許多都是新手媽媽、適婚年齡的女性,且越早罹患的乳癌可以說是越惡性、越容易突變,且三陰性乳癌的復發風險高,轉移機率也較大,相對棘手。

33歲陳小姐表示,自己是在2年前洗澡時意外摸到右胸有異物感,就醫檢查後初步評估為0.5公分纖維囊腫,結果4個月的時間就變成,腫瘤4.2公分,確診為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走向抗癌之路,於抗癌初期先用健保傳統化療,但成效不如預期,所幸有商業保險支持,在醫師建議下,術前增加自費使用免疫藥物,手術時腫瘤明顯縮小至2.2公分,術後持續使用免疫藥物。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相較於歐美乳癌死亡率自30多年前出現下降趨勢,台灣乳癌死亡率卻未明顯下降,可能原因之一與藥物有關,國內乳癌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用藥,健保給付仍未跟上歐美醫學會的治療建議,因此,若要降低乳癌死亡率,除了篩檢發現早期乳癌,提供可能合適的治療選項、健保給付加速接軌國際治療指引,也都是關鍵之一。

劉良智表示,三陰性乳癌手術後1至3年是復發高峰期;為了預防復發,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過去僅有化療可用,治療面臨瓶頸,特別是腫瘤介於1-2公分且合併淋巴轉移、或是腫瘤大於2公分的「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復發風險高,需更有效的治療選擇。

陳守棟解釋,早期三陰性乳癌通常不適合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除了化療,目前僅有免疫治療可用,要幫助減少復發風險、增加存活率,應把握術前及術後輔助治療的黃金時間;術後輔助治療的作用是盡可能消除手術後仍殘存的癌細胞,維持疾病不惡化、預防復發,提升整體存活期。最新國際治療指引建議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術前併用免疫治療搭配化療,術後持續用免疫藥物鞏固治療,預防疾病復發,追求更多控制病情的可能。

更多 TVBS 報導
雨彈升級!雙北等12縣市豪大雨特報 一路下到入夜
王柏傑酒駕稱前晚喝的!醫:很常見別僥倖「酒後2天都可能驗到」
25歲辣媽生2子「爸爸不同人」!五口合吃1便當 社工超震撼
收催繳電費簡訊?連結先別點 「靠這招」秒辨真假保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