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的今天,全世界都屏息看著天安門」賴清德紀念六四:真正令人尊敬的國家,能讓人民大聲說話


5月20日,北京部分地區實施戒嚴,軍隊圍城,「報社擔心我的安危,要我趕快撤退。」

今周刊曾專訪用影像為歷史留下見證的攝影師謝三泰,「天安門上的學潮,撞上了這歷史的節點」。

「六四天安門」事件爆發,錯過火苗點燃的那瞬間,謝三泰總感覺自己沒能完成這項任務,沒能待到最後記下事件全貌。

週二(6/4)是天安門事件爆發屆滿35年的日子,總統賴清德在臉書發文紀念六四:「35年前的今天,全世界都屏息看著天安門,那時候,民主化浪潮席捲全球,亞洲各地的青年學子們同樣站出來,追求民主自由、呼籲國家改變」。

然而,國防部指出在六四這天上午,中國自上午8時20分起陸續派遣23架次各式軍機擾台,其中16架次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北部、中部及西南空域,配合艦艇執行「聯合戰備警巡」。

國防部週二(6/4)上午說明,自上午8時20分起,陸續偵獲中國軍機殲-16、運-8及無人機等各型主、輔戰機,共計23架次出海活動;其中16架次逾越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我北、中部及西南空域,配合艦艇執行「聯合戰備警巡」。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嚴密掌握,並檢派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適切應處。

回顧1989年6月4日,中國大學生上街呼籲中共進行民主改革,6月4日當天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前,面臨血腥鎮壓,部分學運領袖也因此入獄或逃亡海外。儘管六四學運獲得國際間廣泛支持,在中國卻始終被當作禁忌,網路上將相關詞彙列為敏感字詞、不得討論。

面對王丹的樂觀,「我那時就知道這件事注定是悲劇」

今周刊1172期報導,攝影師謝三泰留下了上千張影像紀錄,出版攝影集取名《吼叫一九八九》,這些影像直至今日,仍對著強權吼叫,喊出怒火。

謝三泰前前後後待了40天,只為學運領袖王丹拍下個人獨照,「我觀察下來,覺得王丹是最純粹、可愛的一個,當時報社希望有一篇人物專訪,我和文字記者討論時,便推薦王丹,因為那是我拍起來最有感覺的一個對象。」

王丹領著謝三泰參觀了宿舍和他舉辦的沙龍,聊起老家的父母是否憂心兒子在廣場上的安危,「王丹跟我說,他告訴爸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要他們不用擔心。」謝三泰苦笑一聲,古今中外政治事件裡,哪有不牽連宗族的,面對王丹的樂觀,「我那時就知道這件事注定是悲劇。」

謝三泰回憶,五月四日,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到了廣場,一句「我們來晚了」,強調中國不會出現動亂,會通過對話解決問題,廣場上緊繃氣氛稍歇,人群有些散去。但10天後,學生領袖意欲發動強度更高的行動;15日,王丹領著絕食團出現。學生因絕食而倒下送醫的畫面透過媒體激起漣漪,工人、民眾和國營企業僱員分批聲援。

當年蘇聯尚未解體,而70年代開始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席捲世界各地,拉丁美洲、東亞紛紛走向政治轉型。1989年5月15日的戈巴契夫訪中成為世界焦點,各國都在關注兩大共產主義強權在這轉捩點上該怎麼抉擇。天安門上的學潮,撞上了這歷史的節點。


六四事件35年 賴清德:唯有民主自由,才能真正保護人民

六四天安門事件滿35周年,賴清德總統上任後首次發表六四談話。

賴清德表示,一個真正令人尊敬的國家,是可以讓人民大聲說話,更強調民主自由得來不易,要用民主凝聚共識、以自由回應專制、以勇氣面對威權擴張,更要團結面對挑戰。

賴清德指出,35年前的今天,全世界都屏息看著天安門,那時候,民主化浪潮席捲全球,亞洲各地的青年學子們同樣站出來,追求民主自由、呼籲國家改變。

台灣在前人篳路藍縷、民主前輩犧牲奉獻之下,從威權體制邁向民主化。年輕人們繼承民主的火炬,持續深化民主,在這塊土地上,長出野百合、種出野草莓、開出太陽花,並讓青鳥飛揚。

賴清德表示,一個真正令人尊敬的國家,是可以讓人民大聲說話。任何政權都應該勇敢面對人民的聲音,特別是年輕的世代,因為社會的變革往往仰賴多元的意見;青年世代促進國家革新的力量,不該被壓制,而是該受到國家的保護和鼓勵。

紀念六四,不只是為了六四,更因爲全球心繫民主自由的人們,都有著共同的信念:唯有民主自由,才能真正保護人民。

賴清德強調,六四的記憶不會在歷史的洪流中消失,他們也會持續努力,讓這段歷史記憶能夠長存人心,感動關心中國民主的每一個人。

因為這提醒著,民主自由得來不易,我們要用民主凝聚共識、以自由回應專制、以勇氣面對威權擴張,更要憑團結面對挑戰。「未來,我們會繼續團結所有力量,深化台灣的民主,也跟理念相近國家協力互助,一起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35年前的今天,全世界都屏息看著天安門,那時候,民主化浪潮席捲全球,亞洲各地的青年學子們同樣站出來,追求民主自由、呼籲國家改變。 台灣在前人篳路藍縷、民主前輩犧牲奉獻之下,從威權體制邁向民主化。年輕人們繼承民主的火炬,持續深化民主,在這塊...

由賴清德發佈於 2024年6月3日 星期一

陸委會:呼籲中共勇於面對「六四事件」歷史事實

大陸委員會在「六四事件」35周年前夕也發出聲明,呼籲北京當局在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的同時,應勇於面對「六四事件」歷史事實,以更為柔軟、開放的態度,包容不同的意見與主張,認真傾聽來自廣大基層人民渴望追求自由、民主生活方式與公民權利的心聲,以具體的行動實現民主制度、保障基本人權,如此方是長治久安的現代化途徑。

陸委會強調,兩岸關係的本質就是制度與生活方式之爭,而民主、自由、和平等普世價值,則是兩岸人民拉近心靈距離的關鍵元素。兩岸應該透過善意互動與對話,創造未來無限可能性,希望北京當局尊重台灣人民對於民主自由體制及生活方式的堅持,並理解台灣民主制度的實踐經驗是兩岸共同的珍貴資產。


更多今周刊文章
「碗不要再洗一遍,給客人看到,難看!」街頭賣麵30年的攤販父親,用身教教會我什麼叫「職業道德」
明年過年放9天!2025年行事曆搶先看…3天以上連續假期有6個「開始排休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