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厘米電影膠卷拍《巴比倫》 1920年代初期「洛杉磯仍是偏鄉」

達米恩查澤雷想拍出電影工業創立初期的樣貌。(圖/UIP)
達米恩查澤雷想拍出電影工業創立初期的樣貌。(圖/UIP)

記者潘鈺楨/綜合報導

奧斯卡金像獎得主達米恩查澤雷執導的新片《巴比倫》,是他15年來做的廣泛研究,以及他在腦中建構這個世界的成果,他在開始撰寫劇本初稿以及執導這部電影之前,早就做好完全的準備,將這部醞釀已久的史詩鉅作搬上大銀幕。

達米恩查澤雷說:「我想用微觀的角度觀察和呈現電影這個藝術形式和電影工業創立初期的樣貌,當時這兩者仍然在尋找立足點。」他認為好萊塢在1920年代經歷了一連串看似災難性,既快速又巨大的改變,有些人得以生存下去,並且獲得成功,有些人則受到時代巨輪的壓輾,從此消失不見。當看到那些人非比尋常的經歷,就會稍微了解當時在洛杉磯的那麼多電影工作者除了都充滿了追逐成功的野心之外,也為了追求夢想付出極大的人性代價。

達米恩查澤雷想拍出電影工業創立初期的樣貌。(圖/UIP)
達米恩查澤雷想拍出電影工業創立初期的樣貌。(圖/UIP)

達米恩查澤雷想拍出那個充滿變革的過渡時期,一個從來沒見過的黑暗面向,「好萊塢不只是從無聲電影(默片)轉換到有聲電影,而且還開始制定了一些全新的道德標準-最後成為1930年代的《電影製作守則》-並且將原本較為自由的藝術形式以及沒有規範的電影工作者社群,編制為我們現今所知道的全球電影工業」。事實上洛杉磯在1920年代初期仍是一個位於沙漠中的鄉下城鎮,到了1920年代末期突然一躍而成為全球知名的大都會,「很多耀眼奪目的全新建築物和攝影棚在灰燼中建造而成,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有許多人徹底毀了自己的人生」。

達米恩查澤雷開始在腦海中想像這部電影的時候,他知道必須使用寬銀幕電影鏡頭拍攝整部電影,只有寬銀幕的電影美學才能夠呈現這部電影中洛杉磯和好萊塢史詩般的龐大規模。他決定使用35厘米寬銀幕變形鏡頭拍攝這部電影,這種電影鏡頭能夠捕捉到其他電影鏡頭捕捉不到的廣角畫面。「對我來說,洛杉磯就是一個不斷在改變的城市,也就是一個寬銀幕的城市」,導演達米恩查澤雷說:「地平線彷彿就在你眼前無限延伸,我希望捕捉到那個年代史詩般的美國電影夢。」整部電影的膠卷都經過增感顯影處理,呈現更多色彩和對比性。電影1月20日在台上映。 35厘米鏡頭拍

今日推薦影音
田馥甄說溜嘴在家摔傷腰椎痛哭 臥床半個月不敢讓爸媽知道
小甜甜公開被老公「跨坐暴打」過程 自爆遭宋逸民阻止報警:演藝事業會毀掉
KID當爸爸囉!公開老婆生產過程 生到一半「憲哥亂入」他傻眼:怎麼又有啦?
阿妹竟然變成「辣椒農婦」 經紀人嚇歪問:你是誰?
Jolin演唱會淚崩遭酸爆 讓他不忍心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