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財富自由1】買個股有鬼故事 他5000萬押3檔ETF年領息160萬

林裕豐認為美股是集合全世界資金的戰場,因此他以美股ETF為核心投資部位。
林裕豐認為美股是集合全世界資金的戰場,因此他以美股ETF為核心投資部位。

林裕豐在美股戰場靈活操作,來回買特斯拉、美股ETF,咬住波段賺千萬,2年前他以知名媒體社會組主管的身分,除了原有累積的資產,再向銀行貸款千萬退休,拿錢滾錢,鎖定優質標的、分趟操作,就連ETF也是緊盯市場訊號進出,「這樣才能吃到最大塊的肥肉,」45歲的林裕豐說,不必跟股票談戀愛,只要是好標的,把成本降低就能安心。

「我VOO(Vanguard標普500指數ETF)有1800股,VT(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有2000多股、VTI(Vanguard整體股市ETF)有1000股;對我而言,個股是『小三』,追蹤大盤的指數型ETF才是大老婆。」將資金部位7成、約5,000萬投注在美股ETF,每年領息160萬元,林裕豐可說是名符其實的ETF包租公。

他認為,指數型ETF才能長長久久,「買個股什麼鬼故事都會發生,當大家都在吹捧這檔個股,你才跟著上車,已是相對高檔,又沒有下檔保護,很容易賠錢。」林裕豐剖析投資人心態,通常是壓到腳麻更捨不得走。

而指數型ETF追蹤大盤指數,其優勢在於淘汰機制,「固定檢視成分股保留或剔除,就算股價下跌也不會傷筋動骨。」

林裕豐舉例,宏達電曾經是0050的成分股,股價從70元一路飆至2011年登頂、達1,300元,成為台股股王,並風光進榜全球前三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孰料中國品牌急起直追、低價搶市,宏達電節節敗退,短短5年股價跌破70元,「如果你是從1300元抱到70元的人,資產蒸發95%,真是欲哭無淚。」

反觀市值型ETF每年都會汰弱留強,納入好公司作為成分股,投資人不會因為抱著向下沉淪的個股跌落谷底,「買到飆股很開心,但投資不該為了滿足虛榮心,而是在時間的長流裡累積獲利,不賠掉本金最重要。」

林裕豐認為美股是集合全世界資金的戰場,例如VOO的成分股有Alphabet、Apple、Tesla等,投資人可輕鬆跟著一起成長,因此他以美股ETF為核心投資部位。

回顧林裕豐的職場路,大學畢業考上中視當記者,「在那個三台獨大的時代,能考進電視台很風光,當年我爸還在家門口封街,辦流水席請客!」從此他開啟社會記者的人生,每天泡在警局,值班工時16小時見怪不怪,「每天睜開眼睛就是扛攝影機跑新聞,根本沒朋友。」他笑說。

之後,他在北市東區投資房地產,也參與股市,兩者皆豐收,39歲那年開始盤算退休,他計算一家人一年生活開銷約175萬元,用4%法則回推,退休需有4375萬元;而退休後每年提領率維持4%,相當於要找到報酬率4%投資工具,「這不難啊!買中華電信股票就有了。」目標達陣,他選在42歲離開職場。

更多鏡週刊報導
【39歲財富自由2】靠1檔美股2年賺千萬 達人今年初又上車補貨
【39歲財富自由3】社會記者邊跑線邊挖寶 他趁公司遇衰事狂撿打折好股
【達人理財】5000萬買3檔指數型ETF 社會記者攻美股39歲財富自由